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文化记忆与时代精神丨胡伟综合材料绘画研究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24 13:383110
摘要:胡伟作为综合材料绘画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以艺术化的方式传承文化记忆,借助材料构建起 作品与公众集体经验之间的纽带。其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与鲜明的时代精神,不仅彰显了中国美 术生态之独特画种中的独特价值,也是在世界艺术视野下对中国文化身份的有力回应。 关键词:胡伟;综合材料绘画;文化记忆;时代精神胡伟作为中国综合材...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二、文化记忆的物性表达 

文化记忆理论由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等人提出,该理论聚焦文化在时间长河里的 传承、存储与再现方式。文化记忆借助语言、文字、 艺术、仪式等多种媒介,将过去的经验、价值观及身 份认同传递给后代,进而塑造了社会群体的共同记忆 与文化身份。“记忆不仅重构着过去,而且组织着当下和未来的经验”[1]。

文化记忆与时代精神丨胡伟综合材料绘画研究 胡伟 综合材料绘画 第1张

胡伟《海礁之六》综合材料 180cm×900cm 2017年

在现代绘画观念发展下,肌理 材料之美与绘画艺术密切相关,比如废旧木头让人联想 到古老建筑、传统工艺,金属渣可能暗示着工业文明的 发展历程。因而综合材料绘画对材料的运用,与其他画 种相比更具当代性特点,在唤起人们深层文化记忆的功 能上具有独特潜力。“艺术更多地承担唤醒文化记忆的 功能,是源于‘现代性’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交流形式的 改变与抛弃;源于大众文化以娱乐和消费心态抹平历史 深度、裁剪时空逻辑的戏谑与符号再生产。在这个意 义上,当下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作为民族文化记忆与现 代中国精神的捍卫者与表达者面临的核心课题,是创 作者‘文化自觉’意识的建构问题”[2]。 

胡伟倾向于使用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材料,如宣 纸、矿物质颜料等,这与他早期艺术经历相关,也与 其对中华文明符号的深刻理解相关。关于材料的选择 和运用不仅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更将日常生活中的 材料提纯到“物性”的层面,体现综合材料绘画之于 其他画种的魅力。胡伟在创作中将材料之于人的生活 经验、文化意识、民族情感等象征性意涵进行提纯, 使材料在生活世界中具有意向性的文化指涉功能。 例如其早期作品《饕餮》(2002)、《天山金秋》 (2006)、《秋山暮色》(2007),运用多种材料如 矿物质颜料、金属、陶、木、贝壳、蚕丝、棉、麻 等,通过搅拌、折叠、揉搓、敲打、黏合、泼洒等手 法,将材料的固有属性进行转化,创造出独特的视觉 感受。

又如《书卷一》(2019)、《银波》(2019) 等作品,通过将材料“做旧”增添画面的沧桑感和历史感。此时,材料犹如一位老者,在饱经风霜后留下 岁月痕迹,而材料的“物性”特征也被放大,构建着 一种跨越时间的对话,体现出艺术家对材料运用的深 厚积累和文化理解。 胡伟对多重材料的重铸并非为了“材料”而“材 料”,而是具有自觉的创作立场,强调综合材料绘画 的“主题性”。

其绘画主题常常涉及历史、文化和社 会现象的思考,由此展开对文化记忆的当代诠释。例 如,胡伟关于“丝绸之路”主题的描绘,不仅再现了 古代贸易路线和文化交流,更是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 文化融合和多元共生的思考。其作品彰显了丝绸之路 上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通过丝绸之路的主题创 作,串联起民族历史的光辉历程及其在新时代生发的 新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 的同一性奠基于共同的‘文化记忆’之上”[3]。 胡伟的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不断提炼材料的“物 性”特征,发挥出材料的文化属性及其文化记忆表征价 值,为该领域众多艺术家的创作指明了方向。材料的质 感和形态的相互作用,以及材料结构的肌理碰撞,仿佛 在无声低语着过往的岁月,唤起了观众的审美感知和集 体经验,激发着人们“想象的共同体”基础上的感性 印象,仿佛穿梭于过去与现在的文化交错之间。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uWeiZongHeCaiLiaoHuiHuaYanJiu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