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边疆史诗到自然诗境 马常利的油画创作与师道传承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9-24 10:172450
摘要:马常利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受现实主义影响,创作了一 系列以人物为主、描绘各族人民劳动生活之作,形成了独特的写实抒情风格;自20世纪80年代起,马常利的创作领 域转向了风景画,长于在宏大叙事中挖掘诗境、于日常风景中探寻乐感。此外,他在中央美院附中的创建和培养专 业美术人才方面,亦做出了显著贡献。&n...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二、诗画一律:寻常风景的诗境与乐感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为艺术创作营造了 宽松的环境,加之马常利个人品性和美学追求,使得 他在创作题材上发生了重要转向——通过风景画创作 表达内心世界。这一时期,马常利的风景油画在色彩 运用上显得更为自由,表现在对诗意境界与音乐性的 追求。在创作中,画家有时会对同一景物以不同色调 和色彩进行表现,此时的画作已并非对具体景色的描 写,而是不同颜色、调性的交响,马常利也因此被称 为“大地的歌手”。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马常利多次到南方写 生,并流连于东南亚景色,创作了诸多不同类型的油 画作品。马常利酷爱写生,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而 写生又是捕捉生活的重要方式。无论是主题性创作还 是寻常生活中的风景,他总要到当地采风体验,通过 现场的速写、油画写生甚至记忆和感受积累素材,在 平凡中捕捉大自然之美。[1]这样的经历既锤炼了马常 利的油画技艺,又练就其体察事物的眼光和能力。

边疆史诗到自然诗境 马常利的油画创作与师道传承 边疆题材美术 主题性油画 美术教育 第1张

图4 马常利《草原上》布上油画 150cm×162cm 1981年 中国美术馆

古 人有云:“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览无余;寻常之景 难工,工者频观不厌。”[2]马常利善于以油画作为媒 介和手段,将寻常的平凡之景通过提炼、取舍加之个 人情感,转化为富有诗意和生命力的画面。画家写生 的许多景色并非名胜之地而是日常之景,但马常利认 为这些寻常景物中蕴含着巨大的魅力,在主体与客体 的物我交融中营造美感。 

马常利作画具有诗心和乐感,善于传达自然和生 活中优美的情调和意境。画作中情与意的传达在很大 程度上是通过以色造型的用笔实现的,油画中的“形 与色”同中国画的“笔与墨”关系一样密不可分。 20世纪70年代末短暂的敦煌写生与临摹之旅,对马 常利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表现产生了较大影响。受敦 煌壁画中线条与色块造型启发,在风景画创作中, 马常利弱化体面虚实和明暗对比,转而通过色块间 的搭配形成色调。这一手法有效地营构出色彩的节 奏感,进而塑造出一种写意抒情、充满乐感的艺术风 格。

作为马常利“油研班”的同学兼多年好友,闻立 鹏从不吝惜对马常利的称赞——“他把许多貌似寻常的 景物摄入脑海,加工、提纯、化合,注入自己的心血, 融入情怀,构成诗境,组成音乐的旋律,转化为一幅 幅优美质朴的视觉画面。”[3]正是这一股创作的激情与坚韧,使马常利风景画饱藏着强烈的情感抒发与生 命的外显。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是中国山水画的作画 主张,马常利在其油画创作中却也有着深思与践行。 

边疆史诗到自然诗境 马常利的油画创作与师道传承 边疆题材美术 主题性油画 美术教育 第2张

图5 马常利《塞外秋阳》布上油画 80cm×100cm 2007年

他在掌握写实油画艺术语言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国文 人画的写意精神,将西方现代艺术中强调主观表现的 倾向与中国重视写意抒情的传统相结合,将印象派的 色彩冷暖原理与中国传统造型中的点线运用相糅合, 从而创造出一种以色造型、以色构图、以色传情的艺 术风格。他认为,画家面对自然,不应只是被动地再 现,而是依靠画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技艺再造“第二 自然”。

为此,在风景画创作中,马常利相信自己眼 睛所见并遵从自身感受,注重发挥油画特有的色彩魅 力,力求达到寓情于景的诗化境界。 2015年4月,“感悟诗境——马常利艺术回顾展”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呈现了马常利的风景画创作 和写生等作品,其风景画创作步履遍布祖国各地, 有描绘北方草原风光的《草原上》(1981,图4)、 《草原晨曲》(2013),有抒怀南方怡人水乡的《水 乡》(1980)、《收获时节》(1984)、《待渡》 (1992),有捕捉海湖光色的《海之晨》(1994)、 《宁静湖畔》(2003)、《荷韵》(2004),有纵览 祖国边塞风光的《雪原》(2007)、《塞外秋阳》 (2007,图5)…… 其中,《草原上》是马常利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代表之作,生动地描绘了藏族女性在蔚蓝的天空下制 作酥油的场景。画中三名妇女互相掩映,双手紧握甲 洛柄,身体极尽弯曲用以蓄力,通过手、臂、腰共同 协作,使甲洛下沉触及桶底,如此循环往复提炼酥油。 

画家采用仰视视角,不仅凸显出人物形象的伟岸和动作 的舒展,同时也恰当地营构了藏族地区宛如咫尺的天地 间隔。《水乡》以淡蓝色调将南方水乡清晨薄雾的氤 氲美感描绘出来,画面蕴含东方情调和民族审美。画 家通过强化南方特有青瓦白墙尖顶的建筑意象,衬托出 画作的形式美感,河流上络绎不绝的小船与商贩,则 为画面增添了热闹氛围。

《海之晨》中的金色暖阳散 发出的强光刺透厚厚云层,直射向观众;阳光洒向海 面,在海水的映照下呈现出粼粼波光。与之前的主题性 创作相比,此时期画家的笔触更为恣肆奔放,以灵动的 运笔捕捉光色的瞬时变化,呈现了如亲临现场般的视 觉感受。在《塞外秋阳》中,边塞劲风不仅吹黄了杨 树叶的颜色,同时也塑造了其一侧树干裸露、一侧枝 叶茂密的独特形态。

画家用色大胆,通过阳光照射处 的黄赭色与暗处大面积的蓝紫色形成冷暖对比,烘托 出画面的视觉焦点,突出塞外金秋骄阳之主题。 马常利常因北方平原的开阔而陶醉,为江南水乡 幽静秀美所情动,受藏族地区的独特景致和藏族同胞 的朴实性格所感染……对自然诗境的执着表现和画 面中人物的退隐,是这一时期马常利创作的特点。 

尽管少部分作品中还有人物出现,不过仅作为画面 的点缀或辅助,是一种隐而不彰的视觉呈现。此 时,马常利终于回到了能诱发其艺术想象与畅怀心性 的风景画创作领域。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MaChangLiDeYouHuaChuangZuoYuShiDaoChuanCheng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