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族题材工笔肖像的当代价值
在时代观念与审美的影响下,每个历史时期的 绘画创作都不可避免地烙上时代印记,具备独特的 现实意义。“停洞圩日”系列以传统工笔肖像画为 载体,构建了民族文化与当代审美的对话桥梁。作 为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审美相融合的产物,这些作 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当代民族题材工笔肖像的 美学策略。 “停洞圩日”系列民族题材工笔肖像的图式建 构,在观念表达与形式语言的结合上进行了突破。
其从客观物象的再现转向主观图像表达的探索,以平面 化的图形语言拓展工笔画的表现空间。画面既保留了 工笔技法的书写特质和材质美感,又注入了现代艺 术对空间、色调与符号的探索,借鉴现代艺术的平 面化语言,以图形的对比、叠加与交错构建画面的 视觉张力。同时,作品在保留工笔分染、勾勒等技 法内核的基础上,注入现代艺术对色调与材质的探 索,既贴合苗族文化的朴素特质,又赋予画面清新 明快的当代审美气质,使民族肖像成为文化表达的艺 术载体。
从文化价值而言,当代民族题材工笔肖像画既是 对民族文化的凝练,也是文化认同的艺术载体。“停 洞圩日”系列以精微刻画的工笔技法,系统整理了 苗民服饰与生活场景,在多元审美语境中强化了民 族文化的辨识度与感染力,成为民族文化记忆的象征 性表达。
结 语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社会生活的缩影。绘 画对生活的表现必然要彰显民族文化特质。置身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境下,如何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华 民族精神家园,成为艺术创作的时代命题。本文关于 “停洞圩日”系列的绘画实践的考察展现出,绘画题 材的选取不仅关乎形式表现与观念表达,更关系到作 品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在全球化的当下,民族特 色的彰显愈发重要,当代民族题材工笔肖像画既承载 着中国绘画之精髓,也担负着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 使命。对当代美学语境下民族肖像图式的积极构建, 无疑可为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 提供特殊路径。
注释
[1]王天姿、王禹浪:《辽金元时期壁画研究综述概 要》,《满族研究》2016年第1期,第25—38页。
[2]贾宝锋:《蒙古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审美特征在工笔 肖像画创作中的表现》,中央民族大学2016届博士学 位论文,第11页。
[3]潘超:《江山之助:国家景观视野下西北视觉形象 构筑(1931—1949)》,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第56—70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MinZuTiCaiGongBiXiaoXiangHuaDeXianXiaTuShiJianGou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