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历届全国美展作品的入选数量和获奖统计中不难发现,军事题材美术因其鲜明的图像特征、价值取向与精 神内蕴而占据了重要位置,不仅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积极的社会影响,还凸显出丰厚的题材魅力和崇高的艺术品 格。本文通过对历届全国美展中军事题材美术代表性作品的梳理和分析,从现实书写、历史叙述、语言探索等方 面,揭示军事题材美术在新中国美术中的审美特征和价值作用。
关键词:全国美展;军事题材美术;历史叙事;审美特征
全国美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展示 中国美术发展现状和创作水准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 展,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创作的时代面貌和审美 特征。军事题材美术通过历史叙述和现实观照,构 成了一部展现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壮阔画卷,是 对军事场景、事件、生活、人物等元素的视觉传达 和精神凝聚。
图1 秦文清《士兵们》布上油画 137cm×210cm 1997年
历届全国美展中的军事题材美术围绕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脚步和发展轨迹展开创作, 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成为全国美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和类型单元。[1]通过审视梳理历届全国美展中 军事题材美术的创作情况,从不断锤炼和提高作品 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角度来思考其 发展向度和探索路径,对扎实推进军事题材美术力作 的产生,以精品奉献人民具有毋庸置疑的现实价值和 意义。
一、全国美展中军事题材美术的回顾与梳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几届全国美展 中,军事题材美术作品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以深厚的生活积淀、高尚的精神引领和质朴的艺术语言,图绘革命历史、描绘国防新貌、反映军队气 象,留下了具有时代标志的图像纪实。军事题材美 术创作由战争背景下对图示性宣传功能的强调,逐 步过渡发展为强调思想指引与主题诠释的特征,同 时注重艺术性的表达和呈现。
图2 白展望《壹玖肆玖》布上油画 253cm×250cm 2009年
20世纪50年代,军事 题材美术创作主要克服了两种倾向,“一种是简单 地理解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原则,机械地不择手段地 配合政治宣传。一种是简单地理解艺术反映生活的 原则,表面地死板地模仿生活现象”[2]。当时举办 的全国美展中,涌现出不少凝聚时代精神和民族审 美特征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为军事题材美术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其中,1949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中的军事 题材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作品是为了庆祝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新中国献礼而创作的,充满了 画家由衷的欢欣和朴素的情感,如王式廓的素描《参 军》、李斛的中国画《侦察》、韦启美的油画《儿子 立了功》等;另一部分是解放区美术工作者在战争年 代创作的木刻作品,如古元的《人桥》、力群的《送马》、李少言的《老百姓救护伤 兵过黄河》等。1955年,第二届 全国美展中的军事题材美术油画 作品有罗工柳的《地道战》、 李宗津的《抢夺泸定桥》、何 孔德的《突破加里山、切断洪扬 公路》,中国画作品有宗其香的 《突破碾庄圩、消灭黄百韬》, 雕塑作品有张松鹤的《民兵埋地 雷》等。
图3 苗再新《雪狼突击队》纸本设色 250cm×230cm 2007年
针对如何表现战争题材 的问题,在展览期间曾有过严肃 的讨论,其中“真实性”与“形 象性”成为议论的焦点,大家 在肯定《突破加里山、切断洪 扬公路》有很感人的战争“生 活实感”的同时,也指出了只 见场面而见不到人在场面中的 作用和思想感情活动的缺憾。 当时,中西融合的“新国画” 仍处在探索之中,接受度并不 高,如不少人认为《突破碾庄 圩、消灭黄百韬》不是中国画 而像是水彩画。
这些话题的讨 论对进一步提高军事题材美术 创作的质量大有益处,尤其是关 于战争中“人的表现”问题的讨 论,已经开始从精神高度来思考 形象塑造的相关问题。 回溯1976年之前举办的4届全 国美展中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 有一些不可忽略的现象: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术 家应邀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 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 博物馆等创作军事题材美术作 品,以及第二届、第三届全军美 展中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只有 少数作品出现在同期的全国美展 上;第二,1966年至1976年创 作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未划入全国美展序列,如1972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中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便未能 被计入。
自1979年第五届全国美展开始,完备的图像档案和文献资料为研究 全国美展中的军事题材美术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全 国美展中,产生了油画《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李卓)、雕塑《同唱》 (孙妍)、水彩画《乌斯浑河岸》(胡宝鑫)等军事题材力作,反映出新 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与时俱进的审美趋向和艺术水准。
纵览改革开放以 来历届全国美展中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不难发现其创作轨迹经历了“徘 徊复苏——反思调整——坚守突破——精进多元”的探索过程。新时代以 来,随着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不断丰富的军事题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大 量可资借鉴的视觉资源,在与多样化的观念、视角和语言形式的结合中, 促进了军事题材美术的时代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iQuanGuoMeiZhanZhongDeJunShiTiCaiMeiShuTanJi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