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冕作品中水墨的具体表现
作画材质对画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 响。宣纸可以使水墨渗透效果得到很好 发挥的特性也是促使提倡水墨意笔的元代 文人画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他随元 代文人主流,采用稍偏生的毛熟纸,这类 纸水墨渗化强,一笔下去,两边发毛,亦 便于控制笔笔之间墨色生发,意趣十足, 适合作柔劲、松秀的抒写。
而“元绢类宋 绢”,是十分匀净厚密的,墨色不易显现 自由,适宜作刚斫、刻实的抒写。王冕绢 本作品不若宣纸作品那样墨色变化丰富, 虽有书法浑厚之感,但略显板浊,以致金 农认为“发干元章不若吾”。 相较于扬无咎写枝干多用飞白法和 干笔皴擦追求笔墨精微的效果,王冕以较 湿且浓的墨写枝干,笔肚水分控制得当, 不至于水分过多以致漫漶,骨法难显,也 不至于水分过少笔迹杂散,追求的是如 写书法般的用笔清润。
不过于刻意也不随 意,让枝与干、枝与枝的穿插虚实有度, 极为自然,所谓有不到处方为佳处。但需 要枯笔写飞白处就有些难度,尤其是在平 滑的绢和面积较大的部分,于是王冕通过 笔与笔之间随性皴擦留白来表现,如《南 枝春早》的老干;或是两侧勾勒中间留 白,如《断桥香雪图》中的枝干。用墨 上,王冕依对象特征而灵活变化。
为写梅 之古拙浑厚,故整体墨色稍重,因圈花繁多也不多做墨色明显区分,以彰显气势上 的浑然一体;小尺幅画作多写新枝嫩梢, 且画小而精微,用色深浅变化有致,以浓 淡来交代枝丫穿插、梅花的前后关系,整 体偏清隽秀雅。 在细节之处,也有着一定的程式语 言。
对于老干的笔墨技法上能看出王冕 沿用赵孟坚总结“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皴 老干墨微焦”的绘画惯例。但在《幽谷先 春》中王冕反其道而行之,为写老梅生新 枝的坚韧,圈花上以浓墨钩躣来表梅的硬 挺之姿。王冕在点苔写萼上也独有特点。 总是用最浓墨色甚至以焦墨来点厾,于重 中更重,来破枝干的湿润用笔,既避免 “湿笔易流于薄”,又加强画面的节奏感 和墨的层次感,为全画醒豁提神。
王冕作 画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根据画面需要还会 在结构处复笔上去,或趁墨色未干之际点 染几笔,使得老干粗枝圆浑饱满起来。笔 者以为王冕虽在用墨上有些弊病,比如湿 笔过多难免浮薄,风姿绰约却少些气骨, 但其在笔墨的创新以及画面整体气势的把 控上仍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结语
王冕的墨梅作品将诗书画三绝熔于 一炉,而其墨法常被忽略。然其水墨运 用也非常精到,且有新意。王冕集华光仲 仁落墨成花、扬无咎圈瓣勾花以及汤叔雅 (亦有论是李仲永)的倒晕法三家之大 成,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在 墨色运用上不拘一派,或有宋人韵度清丽 之姿,或有元人雄浑写意之风。且敢为创 新,自创胭脂体独领风骚。其画笔墨相 得,意境深远。
参考文献
[1]稽若昕,《王冕与墨梅画的发 展》特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2]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 文物出版社,1984年。
[3][美]毕嘉珍,《墨梅》,陆敏珍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4]寿勤泽点校,《竹斋集》,浙江 古籍出版社,2012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QianXiWangMianZuoPinZhongDeMoFaTeZheng_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