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革新与介入时代议题
在青岛画院版画家们的艺术 探索道路上,技法创新始终与 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形成了既 注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又主 张向外辐射的社会性批判的双重 张力。 传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雕 刻手法为张白波的版画创作提供 了灵感,他尝试将这些汉代的艺 术痕迹转化为自己创作的形式语 言。他利用浅浮雕的石膏版来拓 印出同样具有浮雕效果的版画, 突破了传统版画通常所呈现的二 维平面的痕迹,而呈现出三维立 体画面,大大丰富了版画的绘画 语言和痕迹趣味,大幅提升了画 面的视觉冲击力。
张白波《新月》石膏拓彩版画 52cm×67cm 1989年
同时,张白波 还创新了拓印技术,让色彩叠加 渗化并与版面的立体痕迹融为一 体,浮雕的版式使色彩更加厚重 斑驳,而色彩又强化了浮雕的层 次深度。每次拓印用色可随意调 节,这样画面在复数制作中既稳 定又生动。[3]李平凡将张白波的这 种版画创作模式命名为“拓彩版 画”[4]。 “拓彩版画”注重三度空间 和二度平面的结合互补,注重虚 实阴阳的对比映衬,注重刀法和肌理的组织经营,为比较灵活自由地敷拓多种色彩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作 品画面产生一种与一般平面版画不同的、将视觉美和触觉美融为一体的、 富有空间张力和装饰性的现代版画趣味,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由于画面呈现出明显的手制痕迹,且携有丰富的情感信息,作 品在版画的可重复性中又带有相应的唯一性,故而这种拓彩版画在饱 含审美价值的同时,往往又更多地显示出一种珍贵的气息。[5]齐凤阁认 为,张白波的拓彩版画突破了传统拓片的单色限制,通过分层赋彩使作 品兼具古朴与鲜活,成为“新拓印”的代表。[6] 张白波作为以新材料、新手法创造版画新风格的代表人物,其《渔 忙》(1983)、《暮归》(1985)、《小岛秋》(1986)、《渔家五月》(1994)、《守望》(1997)等作品,通过多层级实物拓印与矿物颜料 的叠加渗透,使渔网、船桨、船体、鱼篓和劳作的妇女等海洋文化符 号突破二维平面束缚,形成具有建筑浮雕质感的视觉剧场。
张白波《载月归》石膏拓彩版画 53cm×75cm 1984年
这种被国 际艺评界称为“时空折叠”的创作手法,在1999年为其赢得中国版画 界最高荣誉“鲁迅版画奖”,更使青岛画院成为当代版画技法创新的 重要策源地之一。 青岛画院版画家们的探索并未局限于物质媒介,而是将版画的语言、 技术和意象等方面拓展至虚拟空间。
杨越的铜版画主要以蚀刻为基础, 辅以干刻,并越来越多地学习借鉴戈雅大量使用飞尘的手法,并辅以 一系列特殊技法来展现画面上微妙的细节效果,营造出极具表现力的 画面,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追求版画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平衡。[7]新世纪 以来,杨越在版画创作中,强化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趋向共生共融的创作生态,且在突破媒介边界时展 现出更加松弛的思维张力与实验 精神,既保持着对视觉语言的精 准调控,又延续着内在精神能量 的深度掘进。
李芳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 学院,以综合版画为主要创作方 式。其代表作“夏有凉风”系列 从传统绘画着手,以宋元时期绢 本绘画的底色与画面整体品相 为基础,采用脱胶版画创作手 法,将传统与当代进行嫁接。他 以《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宋代 汴梁的市井风貌为切入点,将古 代绘画的生活风貌转化为对现代 生活状态的呈现,将都市绿地公 园里人们休闲生活的场景搬进画 面,展现出改革开放以来广场空 间功能性的变化,昭示着新时代 新生活的美好前景。
李芳也摸索 出不同的技术方法,借鉴了中国 传统水印版画的饾版原理,将画 面上的图形元素分解为不同的套 版,灵活组合画面元素,进行画 面的重组和结构。李芳的《夏有 凉风之七》(2017,见封底)以 长卷分割的形式呈现,增加了画 面的形式感。作品着重凸显画面 的分割布局、构成元素及其整体 性,通过精细调整人物的情态与 动作,确保各元素更和谐地融 入画面的有序结构之中。
同时, 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不 断提升色彩的透明度,使得画面 更有质感。《夏有凉风之十二》 (2019)则在树的造型上有所突 破,让树的排列组合支撑起整个 画面。他巧妙地运用传统园林的 元素,并将其放大,直至以可观 照的形式呈现。
杨媛媛《十一支歌谣——叶》铜版画 60cm×80cm 2017年
杨媛媛的版画创作以铜版为主,其作品表现了童 话一般梦幻的景象。女性特有的敏感、直觉力和细腻 的手法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罗马寓 言故事》(2016),并非对古典神话的简单再现,而 是以童话般的视角重新诠释,赋予古老传说以迷离的 梦幻滤镜,观者仿若在庄重与奇幻间游走。
《十一支 歌谣——叶》(2017)则如一首可视化的古老民谣, 叶片仿佛承载着失落的旋律与隐秘的传说,在画面中 低吟浅唱。2018年,她以《青春的纪念》和《青春的 标本》两组作品,探讨了时光流转与记忆的永恒性。 近年来,杨媛媛的创作目光似乎更多地投向了时间消 逝的主题,这在她2023年的两幅力作《即将远去的风 景》与《已然远去的风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两 幅作品如同时间轴上的两个连续切片。前者弥漫着一 种临界的张力,描绘的是尚在眼前却预感其即将消隐 的景象,充满了挽歌般的眷恋与对未知的凝视;后者 则定格了消逝之后的静默,曾经的风景已化为记忆中 的碎片或某种精神的象征,画面中沉淀着深沉的哲思 与永恒的宁静。这两幅风景,超越了物理空间,更像 是心灵图景的变迁,其奇幻的神秘色彩并非来自具体 的神怪,而是源于对“存在”与“逝去”这一对永恒 命题的超现实表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QingDaoHuaYuan40NianBanHuaChuangZuoYanJiu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