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印事图”:晚清以来印学活动的图像呈现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09-18 10:11340
二、图像中的印章收藏、辑录活动 印章收藏的风气,自唐宋始开,至明清达 到鼎盛。历代藏家除了欣赏古代印章的艺术性 外,亦对印章所承载的官职制度、古文字等丰 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考证和校订。清代画家 戴熙(1801—1860)作于咸丰四年(1854)的《寒 香书屋勘印图》卷,便描绘了层山起伏、林木葱 郁之间,主人于屋内勘订印章的情景。戴氏题...

二、图像中的印章收藏、辑录活动 

印章收藏的风气,自唐宋始开,至明清达 到鼎盛。历代藏家除了欣赏古代印章的艺术性 外,亦对印章所承载的官职制度、古文字等丰 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考证和校订。清代画家 戴熙(1801—1860)作于咸丰四年(1854)的《寒 香书屋勘印图》卷,便描绘了层山起伏、林木葱 郁之间,主人于屋内勘订印章的情景。

戴氏题 款曰:“止亭仁丈以家藏汉印章见贻,属写此 图,草草数笔,愧不称也。甲寅八月。”〔10〕 “止 亭”即浙江嘉兴回族书画家、篆刻家郭承勋(约 1792—1860),其收藏秦汉六朝铜印数百方,辑有 《汉铜印选》二册、《古铜印选》三册。在戴熙 为郭承勋创作这幅画卷之后,郭氏携此卷向多人征求题咏。如于源有《题郭止亭寒香书屋勘 印图》题诗三首,其一:“汉家玉玺已飞烟,陵树 长安望渺然。剩有累累数方印,一齐清泪滴铜 仙。”其二:“名姓官私远可徵,芝泥钤出认犹 能。夜深双眼清如水,高点黄山雁足镫。”其三: “尧章叔夜久仙去,旧谱何人辨证来。纸阁无 尘且孤赏,胆瓶一朵破黄梅。”〔11〕 

此外,许瑶光 (1817—1881)在光绪三年(1877)作有《题嘉兴 郭止亭寒香书屋勘印图》一诗〔12〕 。 自隆庆三年(1569)顾从德《集古印谱》以 降,辑录古代印章的印谱不断问世;万历四十五年 (1617)张灏集成《承清馆印谱》后,集印家印谱 也不断涌现。将印章汇集成谱,不仅保存了印章 钤盖于纸面上的视觉样态,而且对篆刻学习者起 到了重要的范本作用。在金石收藏风气盛行的晚 清及民国,以辑录印章为主题的绘画大量涌现, 成为“篆刻消费者闲适生活的再现”〔13〕 。 现藏西泠印社的《鲁盦集印图》立轴(图4),是民国时期书画篆刻家赵叔孺(1874— 1945)为张鲁庵(1901—1962)所绘。

此图绘一围 墙内有房屋一间,屋内两人正对坐着辑录印 谱,庭院内布置太湖石、松树、竹子等文人象征 物,营造了一种高雅氛围。在此图左上角,赵氏 落款道:“鲁盦仁弟工篆刻,喜集古今名人印, 近搜求印谱尤夥,拟集历来印谱汇为一书,亦 艺林之佳话也。庚午中秋,识于沪寓之娱予室。 赵叔孺。”〔14〕 张鲁庵不仅以善篆刻、善制作印 泥名世,亦热衷于印章收藏和印谱辑拓,辑有 《寄黟山人印存》《横云山氏印聚》《金罍印 摭》《完白山人印谱》等。根据赵叔孺的题款 可知,张鲁庵曾经有“集历来印谱汇为一书”的 计划,此图即为张鲁庵这一宏大愿想的图像呈 现。

除此立轴外,赵叔孺还为张鲁庵绘有一幅 长卷,一时名流如沈尹默(1883—1971) 〔15〕 、潘伯 鹰(1903—1966)、马叙伦(1884—1970)、高振霄 (1876—1956)等竞相为此图题咏,对张氏的嗜古情怀多有赞誉。 《明清名人刻印汇》扉页亦有一幅赵叔 孺绘制的《集印图》(图5),其构图形式与西 泠印社藏《鲁盦集印图》立轴相似。《明清名人 刻印汇》是葛昌楹(1892—1963)与胡洤(1901— 1979)在194 4年集两家藏印而成,该谱由罗振 玉(1866—1940)、高野侯(1878—1952)作序、 丁辅之(1879—1949)题诗、葛昌楹自跋、王禔 (1880—1960)刻“当湖葛昌楹书徵泉唐胡洤 合辑明清名人刻印汇存之记”一印〔1 6〕 。

该谱 仅集拓二十部,在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高野侯的序言中,他对此谱做了高度肯定: “朱抑以传印之神,墨拓以究刻之法。反复引 正,嘉惠学人,一也。绪论雅言,萃于印跋。秦 籀汉篆,记于印边。印款悉抚,《清仪》媲美, 二也。抑借紫泥而益彰,拓用桐烟而益妙。宣 和旧制,节庵擅其长。

《传古》雅言,秀仁悟其 秘。加之以书徵精审,佐卿之别疑,所谓四美 具者,三也。”〔17〕 作为拥有众多价值的一部印 谱,以图绘的形式记录葛、胡二人集印的风雅 之举,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赵叔孺在《集印 图》左侧题款:“书徵、佐卿二兄以所藏明清名 人印选其精者,绘为一谱,嘱绘图,以弁其端。 甲申冬月,赵叔孺年七十又一。”绘制《集印图》 于印谱之首,类似于历代诗文集前冠以诗人肖 像的情形,旨在建构印章收藏者的形象。高络园 (1886—1976)的《乐只室印谱》,谱前亦有高氏 自绘《集印图》,可见这一形式在当时的流行。 

俞序文(1897—1942)在获睹傅栻(1850— 1903)所辑《西泠六家印存》《华延年室集印》 《二金蝶堂印谱》三种印谱后,“毅然欲以 三十五举之法,订八十一家之奇”。他历十六 载,极力搜求自丁敬至陈震叔五十多位印家 的印章集为一谱,共计三百六十余方。高时丰 (1876—1960)为他作《荔盦集印图》,俞氏在此 图自跋中感叹道:“故物摩挲,神与古会,聚于 所好,前言不诬。乃匄仁和高鱼占丰作图,鄞县 赵叔孺时㭎题耑,以志如愿之幸。”〔18〕 字里行 间流露出他的金石之趣和神与古会的情怀。

此 外,余绍宋(1883—1949)也曾为俞序文作《荔盦 选印图》〔19〕 。 除纸本绘画外,亦有将“集印图”刻于印石 者,并辅以边款。如赵之琛(1781—1860)为林云 楼(1787—1840)治“云楼手集”一印,印侧刻有 《集印图》,另一侧刻有题诗:“省识朱文又白 文,一枝铁笔技偏神。频君妙手抟银艾,紫粉 丹砂色最匀。(原注:君善治印泥)小山窠石自 清奇,何用文窗置鼎彝。闲取印文频展玩,夕阳 阑角已潜移。云楼属秋舲题句,次闲录。”〔20〕 郭若愚称“此印边款为篆刻史上印侧刻制绘画的 先例”〔21〕 ,由此丰富了“集印图”的表现形式和 物质载体。

 1928年的《北洋画报》刊登了一幅于小莲为 于自玄作的《北园选印图》,于自玄记述道:“三 弟小莲,名济元。工诗词,擅中西画,兼长雕塑 之术。七岁即以技名江东,今年方弱冠也。余好 摄影,莲辄择惬意者为谱图以周焉。近余自拓 所刻曰《北园印屑》,爰拾园中篆香阁香雪斋 景,为作选印图,以冠卷首。”〔22〕 不仅将《北园 选印图》置于《北园印屑》扉页,还利用报刊这 一新兴大众传媒扩大受众,更大范围地展示其 形象、传播其声望。 以上几种“集印图”与前述“治印图”的第 一类图式相似,皆有着模式化的特征,并无叙事 性,而邓传密(1795—1870)请人作的《东园还印 图》,则是对一个具体印学事件的图像记录。

清 代中期篆刻家邓石如一生游历,其篆刻作品流 散四方,以至于在他去世后,其子邓传密仅获邓 石如遗作四方〔23〕 。为此,邓传密曾两次去往虞 山,向邓石如的友人张约轩请求归还“新篁补旧 林”一印。张约轩为其仁孝之心所感动,将印章 归还于他。邓传密遂携稚子邓解“跪而承之”, 又请沈石芗(1794—1856)作《东园还印图》记录 了这一事件,并自撰跋文,成为一段印林佳话。 可见,作为“印事图”的一种特殊类型,《东园还 印图》承载了记录印学事件的叙事功能。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anQingYiLaiYinXueHuoDongDeTuXiangChengXian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