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赵少昂的山水画
赵少昂的山水画注重“师法自然”。“师古人”进而“师造化”的历程在他的山水画中尤有体现。相对于他的花鸟画,他一生创作的山水作品不多,也并未主攻山水画,他曾言原因之一是鉴于当时画山水成就突出的画家较多,比如同时的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黎雄才、关山月等等,以及全国上下对于山水画创作的倡导,他早早意识到:要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更好,专攻一样,不能顾此失彼。他也曾自谦自己在山水画领域不够擅长,所以中晚年以后他不再涉猎山水画创作。而如今,我们看到他的山水画却独具个人风貌。
赵少昂 小立清音图 纸本设色 30cm×37cm 1969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1943年,他获聘后方重庆国立艺专教授,赴职途中经过桂林,被此地美景吸引而驻足写生,之后又到贵州,再至重庆、成都,游历并创作成了他此行的主要任务。他真正走进了山水中体悟,捕捉并表现实景之美。他开始关注夕阳与光,弱化了原本的线条,呈现出了水彩画式的表达方式。1948年他去香港后,陆续将写生稿再次创作,完成了一批山水作品。
赵少昂 秋信图纸本设色 30cm×37.3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归鸦图》即是典型的桂林山水风貌,暮色浸染下的山峰,秀丽多姿,晚霞的红色从山的背面穿透而来,这种背光式的描绘方式即是观察的结果。除此之外,赵少昂喜欢画渔舟、桅杆,这也是他生活在岭南濒临江海,有更多机会观察渔民的劳作使然。他在古人使用渔舟点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加入了现代元素。他的《归棹三两图》《一棹归来晚》《畅游图》等看似是传统题材风貌,但细看已是将传统题材转化为当下所见的写生之作。他的笔墨技法及画面色调并未脱离传统,因此“融汇古今”对他来说并非是口号,而是实际的践行者。
赵少昂 大地春暖留俪影 纸本设色 104cm×29cm 1953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纵观赵少昂其人其艺,均是典范式的存在。自学文化知识,求学于大家,诗书画兼顾,至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其画技巧与感情并存,其艺品皆受时人推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eZhongZhongXiRongHuiGuJin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