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良   1962年生,副研究馆员,“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曾任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 馆长、内江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内江市文管所所长。现任张大千研究中心主任,张大千系列丛书 《大千艺苑》主编,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张大千研究》专栏主持人。

罗宗良(左)与孙家勤(右)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筹建大千故里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 始,与张善孖、张大千大风堂一代弟子进行广泛地接触交 流,实则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但大风堂一代弟子分布畛域 实在很广,加上大风堂一代弟子身体与年龄等多种因素,一 直以来都未能尽如愿。虽然对大陆的一代弟子进行了不少拜 会,诸如何海霞、慕凌飞、田世光、梁树年、龙国屏、张正 雍等,但大陆之外的却一直未曾有过。机缘所致,笔者于己 丑年金秋时节在杭州拜会了特别重要的一位大风堂一代弟 子——台湾的孙家勤先生。 

孙家勤 黑孔雀 179cm×91cm

2009年10月30日,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浙江省 美术馆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孙家勤先生举办“大风再起—— 孙家勤画展”,因与张大千先生及其大风堂的特殊渊源,我 有幸被邀,从大千故里四川内江前往杭州南山路138号浙江省 美术馆参加开幕式。与我同行的还有张大千研究中心的同事 研究生王平。到达杭州五洋宾馆,大风堂二代弟子亦即孙家 勤弟子游三辉先生给予我们热情接待与安排。游先生自台湾 到大陆发展比较早,熟悉大陆画展的情况,因此也是这次策 划孙家勤画展的主要人物。更由于之前就与游先生取得了联 系,当天下午和晚上的数个小时,我们十分顺利地采访了孙 家勤先生。

一、鸿鹄之鷇   有四海之心 

论及著名成功人士,尤其是学术界与艺术大师,少不了 要对应探讨其家学侵染与名师提点。就人文背景研究而言, 这点实不可遗漏。孙家勤,字野耘,1930年生于大连。父亲 为北洋军要员孙传芳(字馨远)。1935年11月,孙传芳遇刺身 亡,孙家勤才不到6周岁。《尸子》卷下曰:“虎豹之驹,未 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 者之生亦然。”笔者初见孙家勤先生时,就顿感孙先生有种 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范,或许这就是《尸子》卷下所谓之道 理。

 孙家勤 临易元吉《槲树双猿图》

对孙家勤后来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他的母亲周佩 馨女士。孙母出身于书香门弟,其外祖父曾任地方乡长,算 是当地的望族,因周佩馨一代全为女儿,长辈们故将其当做 男孩来养育,较好的经济条件使她们都受到了完整的学堂教 育。周佩馨早年就读宜昌女子师范学校,勤于专研,成绩优 秀,毕业时被选为优秀毕业生获颁奖励,后曾任湖北宜昌女 子学校校长。周佩馨通琴棋书画,尤擅花卉翎毛,曾于天津 师从著名画会“湖社画会”的周扬清我女士习画,为民国初期女画家。孙传芳离世后,周佩馨几乎把精力全用在了孙家 勤身上,学堂选择的是当时有名的天津耀华中小学,在家言 传身教。家学熏陶与良好的教育,使得孙家勤自幼打下了花 鸟画的绘画基础,更重要的是使孙家勤一辈子与艺术结下不 解之缘,名门之后骨子里的雄心壮志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这 段幼时的启蒙教育经历,与孙家勤后来的老师张大千有着惊 人的相似。当年张大千的启蒙教育,也是在艺术氛围浓郁的 家庭中进行的,其中,母亲曾友贞要求子女尽数读书与自身 就是花鸟画的行家里手,对张大千也是影响甚重。 

孙家勤 芙蓉白头 120cm×34cm

为了给孙家勤一个好的进一步学习的环境,读中学时, 孙母携孙家勤迁居北京。孙家勤初入北京辅仁中学,因该校 风气较为保守,遂转入育英中学。民国时期的学校,课程设 置注重多元个性,除了普通教育课程外,同时注重职业教育 课程,以让学子对是否进一步深造或为就业打下基础有超前 的考量。所以,孙家勤在读高一时,结合自己的志向与爱好 选择了绘画课。之后,正式拜在陈林斋门下习艺。陈林斋号 启湖,是清末民初著名画坛巨星金城、金开藩执耳之北平著 名艺术社团“湖社画会”的会员,前述孙母周佩馨的老师周 扬清我也是湖社画会会员。陈林斋以工笔见长而被湖社吸 纳,后与志同道合之著名画家杨敏、常斌卿、王仁山组成四 友画社,并使画社逐步成为北京两大画社之一(另一是“雪 庐画社”)。陈林斋之画题材广泛,但尤其擅长古装人物、 仕女和婴戏题材。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到沈阳博物馆临摹古 画,1956年调荣宝斋,1972年调故宫博物院修复厂临摹修复古代名迹,众所周知的张大 千半卖半送给大陆的《韩 熙载夜宴图》,后来制成 木刻水印版即是出自陈林 斋之手。 

孙家勤 敦煌伎乐天图

孙家勤师从陈林斋, 可谓万分荣幸,正如当年 张大千选择了曾熙、李瑞 清一样,老师不仅传授技 艺,也指点其发展方向。 陈林斋认为,孙家勤是具 有“食牛之气”和“四海 之心”的可树之才,仅仅 跟着学堂班级进度学画完 全是浪费时间,于是将 其介绍到“四友画社”习 画,这是孙家勤艺术上的 又一转折。当时“四友画 社”的4位教师皆是北平 响当当的人物,其中陈林 斋主讲人物,杨敏教授花 鸟,王仁山担纲山水,常 斌卿则点拨走兽。在4位老 师的启迪下,孙家勤的技 艺技法得以丰富与提升, 艺术理念与视野的拓展, 则是终身受用了。高中毕 业,孙家勤便以优异的成 绩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 系。

孙家勤 报恩经变图

二、益精苦求   播布国粹 

孙家勤原本可在辅仁 大学美术系继续深造的, 但由于支撑他学业的母亲 去世,加上时局不稳定, 从此,年仅18岁就走上了 漂泊之路。先是投靠亲戚 辗转客居香港,后又转至 台湾居大姊孙家俊家。 1951年,孙家勤顺利甚至 可以说很轻松地考入了当 时台湾唯一拥有美术系的 省立师范学院,即后来的 台湾师范大学。这一届 美术系的学生,只招了16 人,是台湾历史上美术院 校(系)招收学生最少的 一届。值得一提的是,尽 管当时学校是省立概念, 而师资却是不乏全国著名人物,比如溥心 畬、黄君璧、金 勤伯、王壮为、 孙多慈等等。其 中,金勤伯与孙 家勤渊源最为久 远,之所以今人 不是太熟悉金勤 伯,笔者以为概 因台湾“渡海三 家”热词出现后 掩盖了金勤伯。 金勤伯出身于浙 江吴兴金氏家 族,其上三代 起,即以经营实 业,艺术造诣及 书画古董收藏名 闻中国,远亲近 戚中不乏艺术 家、收藏家等, 金氏家族对民国 时期中国艺坛影 响极大。其伯父 即是前述影响中 国画坛的“湖社 画会”的开山堂 主金城。有了艺 术世家的耳濡目 染,金勤伯得以 浸淫于书画之 中,花鸟、山 水、人物,无一 不精,12岁时即 可随伯父赴日参 加第二届中日绘 画联合展览会。 而孙家勤的启 蒙恩师陈林斋 (1912年生)与 金勤伯(1910年 生)同为湖社画 友,说起来,孙 家勤应该称金勤 伯为师伯了。有 资料显示,金勤 伯对孙家勤的帮 助也不仅止于艺 术本身。张大千 在题识孙家勤评 介中也专门提及金勤伯,说:孙家勤“来台湾入师范大学,益精苦求。从黄 君璧先生学山水、金勤伯先生学花鸟,极为二公所称许。” 

孙家勤 闹春

孙家勤先生在回复笔者采访时说,在台湾师大对他影响 极大的另外两位便是系主任黄君璧和溥心畬,“我跟黄君璧 15年,黄主任十分实在厚道,所以画风形成后比较稳定,变 化不大,他的书法也是规规矩矩的,但功夫却深厚”。“溥 先生有皇族风范,诗文功底深厚,是个绘画天才,他给自己 做了个壳,使自己超凡脱俗。他很聪明,但却不认得自己 家,烧饼多少钱一个,叫个车要多少钱,他都不知道。一点 世俗的概念都没有,画画完了就送人”。孙家勤既是黄君璧 的得意门生,又是皇孙溥心畬的得力助教。孙家勤毕业后即 被留校当助教,后来升为讲师。 在台湾师大求学期间,孙家勤以崇尚传统、勤奋好学、 真诚待人等人格修养,赢得并深受几位大师的关爱。这既是 今人应该学习借鉴的,同时又是今人十分羡慕的。试想今人 若能得到这些大师当中一人关爱与传道解惑,就已经足矣, 何况集若干顶尖级大师于一身呢。机缘重要,但个人的把 握与努力进取尤为重要,诚如张大千言:“七分人事三分 天!”

在台湾师大就读期间,孙家勤是如何按照课程要求完成 学业,如何精益求精竭力拼搏,已有不少文章提及,此不赘 述。但有两个特殊方面有必要予以强调。 

孙家勤 云山赏瀑 24cm×28cm

首先是关于写生造型能力的问题。前面罗列数位孙家勤 恩师,作为油画名家孙多慈被笔者例举实在是与孙家勤有密 切关联,原因在于两点,第一,孙多慈的父亲孙传瑗曾在孙 传芳麾下担任过秘书,至于艺术界尚有“慈悲之恋”说法, 多知晓孙多慈本人又与徐悲鸿有段恋情,这当别论。第二, 孙家勤在台湾师大以前,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传统中式的艺术 教育,没有接受过素描培训与训练。台湾师大就读,一个礼 拜每天都有三堂课的素描。孙家勤后来对写生道出了自己的 见解:“现在许多搞艺术的人对写生是有误解的。‘写生’ 不是‘写其生貌’,而是‘写其生意’和‘写其生趣’。要 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只能是用心去体会和认知。”从纵向的 角度来看,接触西洋技法,这对于孙家勤视野的开阔,把握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最终提升其观察能力与造型能力,有着 特别重要的意义。 

孙家勤 泼彩山水

其次,是关于艺术家社会属性的问题。一个艺术家若 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是不会有佳境出现的。《论语·述 而》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自身的修养 与雄心壮志若能与志同道合者相结合,画艺上能够一起切 磋,艺术理念上可以相互碰撞,这势必对参与者的综合素养 带来极大裨益。毕竟,人的社会属性至关重要,与他人融 合,与社会融合,方为正道。孙家勤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期 间就与艺坛好友胡念祖、喻仲林合组“丽水精舍”画室,一 同切磋画艺,各自擅长的人物、山水、花鸟互为启发,共 同精进。“丽水精舍”还经常举办画展,上世纪50年代后期 “丽水精舍”在宝岛台湾艺坛影响巨大,每次展出都人山人 海,他们3人也被台湾艺坛誉为“画坛三杰”。后来,“丽 水精舍”的圈子越来越大,逐步拓展至文学、音乐等领域。 并且为了满足大家的强烈意愿,定期于每个周五举行聚会, 探讨文学艺术。孙家勤的同学、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林文月还曾专门写了一篇散文《礼拜五会》进行描述和礼赞。

成立“丽水精舍”并发展到礼拜五会,孙家勤等为传 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 时,聚会交流、举办展览,也让孙家勤自身的艺术得以提 升,也更加坚定了深入生活、教学相长等艺术理念。我们看 到,在教学上,孙家勤于艺术乃至国学的传播可以说是殚精 竭虑。他的学生台湾艺术研究创作者宋研画曾撰文提到,孙 家勤老师“在教学上不断鼓舞学生在文化的根源里汲取养 分,为艺术的薪传努力至今。更时时参加或主持国内外之艺 术相关研讨会”。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及文化大学美术研究 所沈以正教授则以专文《春风化雨,十年有成——论家勤老 师对于美术教育之贡献》,详述孙家勤先生在传播国粹方面 的事迹。之外,学生陈秋华、李福臻、罗芳等皆纷纷就孙家 勤的艺术与传道授业等作了不少描述并表达了感激之情。事 实上,与孙家勤个人艺术进程相互重叠的三段执教生涯是可 以大书特书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有教学相长的道理,更重要 的是能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孙家勤先生的内心世界。孙家勤先 于台湾师大教学9年,后又在巴西跟随张大千研习绘画时, 为圣保罗大学创办了中南美洲第一个中文系并任系主任直到 1997年退休。退休后又应邀到台湾继续任教,始终走在播布 国粹的前列。关于在处理个人艺术荣誉和民族文艺复兴的关 系上,孰轻孰重,孙家勤可谓高风亮节,他以非一般艺术家 可比拟的人品艺品,将自己的艺术人生奉献给了弘扬中华文化这一伟大事业上,展现了孙家勤大丈夫、真君子的宏大胸 襟,实为德艺双馨之艺术家。

三、张大千耳提面授    大风堂薪火相传 

前述孙家勤1956年—1964年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任 教,与溥心畬、黄君璧等共事美术教育,惠泽广大后学,就 孙家勤自身艺术而言可谓教学相长艺术精进。《荀子·劝 学》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 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正当孙家勤 意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时,上苍作美,机遇出现。时居巴 西,已在世界艺坛打下一片天地的张大千由于眼疾诸因,急 需一位书画助手,于是委托张群、台静农、张目寒等为其物 色人选。众里寻他千百度,唯孙家勤可担当也。1964年,孙 家勤放弃在台湾画坛的事业,远赴巴西来到国画泰斗张大千 的身边,成为大风堂主人张大千的关门弟子(从此以后再没 有收过弟子),开始了绘画艺术的新里程。数年后张大千对 孙家勤给予了高度赞许:孙家勤在台湾师大“历九年,乃远 来巴西,从余游。此数年中乃力抚敦煌六代三唐以来壁画, 学益大成。元明以来,人物一派墜而不传,孙生可谓能起八 代之衰矣,得此门徒,吾门当大!” 笔者在采访孙家勤先生时,他谈到了刚去八德园的一段 趣事:“我刚去八德园时,老师一见面就叫我念书,我问: ‘念什么书呢?’老师说‘什么书都行’。我很俏皮地问:‘念武侠行不?’结果老师居然说:‘行!’后来我 才知道,老师太不一样了,我读了武侠小说后才明 白,任何武侠小说,都有它的起承转合。你别看武侠 小说的故事,不要被它的故事所迷惑。你要看它的结 构,要紧的是它结构。一幅画的结构,它的来龙去脉 与一部小说没什么两样,我用心去看了就发现金庸的 小说与别的在结构铺陈上的区别。”后来,孙家勤曾 经写过一封信给他的好朋友,说:“我完全被一个老 头子迷住了,这个老头子的学识像大海一样高不可 攀、深不可攀,我要一辈子追随他。”这种追随,一 直延续到后来张大千迁居美国、落叶台湾。孙家勤告 诉我们:“一到暑假,我就追随到卡迈尔去,在卡迈 尔一呆就是3个月,老师要我出去画树去,我画了1000 多颗树。张大千还很风趣地对我说卡迈尔那么多树, 早知道我养那么多树干嘛?” 

孙家勤 清溪泛艇

追随博大精深的张大千,无疑,孙家勤获益匪 浅。概括起来有四个大的方面:一,由于张大千是集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大成者,因此,孙家勤得以全 面、系统地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理 论上得到升华。二,因张大千对于历朝名家技艺技法 烂熟于胸,因而孙家勤绘画的技艺技法,也在老师的 指点下得到了关键性的提升。比如大风堂的收藏颇 丰,历代书画名迹可与美术博物馆相媲美,而此时的 孙家勤正值青壮之年,也就十分有幸地在恩师指导下 临摹大风堂所藏历代名画,学到各种传统绘画技法。 三,敦煌壁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膜拜,而张大千恰恰 是研究并临摹敦煌壁画的绝顶学者和专家。孙家勤通 过逐一修复敦煌稿件,将张大千在敦煌研究的重彩调 制方法、敷色技巧、壁画人物的线条神韵、佛像手印 的姿势,以及不同火焰的画法都充分进行理解与掌 握。说到敦煌,不得不提及的是孙家勤攻读圣保罗大 学历史系的博士论文就是以敦煌为主题探讨唐朝壁画 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关于认知敦煌,张大千与孙家勤 师徒在程序上刚好相反。张大千当年去敦煌临摹学 习,行前没有敦煌的具体认识,属于在敦煌现场一边 观察一边实践一边上升到理论。而孙家勤则是通过张 大千临摹稿对敦煌先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论,若干年后 才亲临敦煌,去比较过去所学,验证过去所知,比如 老师要他“特别关注北魏画面的演变,对于之后盛唐 一路下来到宋的演变,便不会有大的问题”等。四, 敢于开拓善于创新。创新,或许人人都想,人人都 敢,而关键则是否善于创新。笔者一直以为张大千就 是少有的能够善于创新者,泼墨泼彩便是明证。而孙 家勤可以说得到了善于创新的真传,他另辟蹊径,将 泼墨泼彩技法融入到敦煌壁画,形成了斑驳久远的岁 月痕迹。色彩的使用上,除按张大千方法使用石青、 石绿、朱砂等重色重彩之外,又尝试创新使用紫红、 靛蓝、橙黄等多元色彩,尝试多种皴擦技法,使其画 面上的肌理变化与痕迹更加丰富。不仅如此,孙家勤 还将这种创新运用到花卉上,将宣纸这一传统绘画载 体拓展到金笺、画布等等。善于创新,使孙家勤的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兼具传统的,又具有现代彩 墨渲染之浪漫气息的,画面朦胧、笔墨淋漓和色彩丰富风格 的出现,其意义不仅仅是张大千大风堂技艺技法的传承与发 展,更重要的,则是张氏艺术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早在1971年12月,张大千在孙家勤画展的序中,就已经 对孙家勤的艺术给予高度评价。谓 “孙生家勤自台湾远来从 游,专意敦煌石室壁画,予乃尽取所抚,又从罗吉梅先生乞 得摄影如干帧以授之精研深思,历七八年,斐然有成,着笔 沉厚,传色端艳,居然隋唐以上风格,起元明以来人物画之 衰于孙生有厚望焉。又尝从余观海外诸所藏名迹,必请问源 流精微,退而揣摩,故其山水亦能上追董巨刘李,花鸟兼综 徐黄藤崔,并能自见性情,其縱肆处,能摄取白阳青藤之精 魄奔赴腕下,生之勤励如此,其才足以济之,是可喜也。顷 者归国,将展览于台湾香港,就正于先辈平交,想故国名贤 必有以教益之也。中华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大千张爰书于可 以居。目疾日甚,奈何奈何,十二月廿三日子夜力疾书,不 复可观。家勤贤弟兄爰。”

四、书画共源    两岸同心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 须知书画本来同”。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大概是论述 书画同源的第一人。但这里引用,并非论述书画,也并非因 为孙家勤的老师“渡海三家”溥心畬、黄君璧、张大千等等 都是关乎书画的大家。之所以引用,就在于“渡海三家”等 艺术家上世纪50年代离开大陆后因为历史的原因都未能再次踏 上过故乡的土地,更未能在艺术成熟期的晚年与大陆的艺术 家们就同源同根的书与画进行对接,未能进行艺术理论与实 践的交流碰撞。但不管怎样,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海内外艺 术家们的故乡情结却不时通过艺术作品得以彰显。如张大千 的怀乡诗“十年去国吾何说,万里还乡君且听。行遍欧西南 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梅花落尽杏成围,二月春风燕 子飞。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以及“海角天 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 恋乡”等等。旅居海外期间,张大千反映故乡的画作也是频 频出现,《青城山》《峨眉山》《长江万里图》《庐山图》等都是众所周知的。 

孙家勤 天雨初晴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 的”。“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 心灵沟通”。历史的变迁与变化,使得孙家勤一辈能够顺畅 地进行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1992年,孙家勤应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邀请自圣保罗大学返台,致力于绘画 教学与创作。自此开始,直到因病于2010年10月27日溘然辞 世(享年81岁),孙家勤都忙碌在弘扬国粹和致力于两岸文 化艺术交流的第一线,如焕发了青春,频繁举办讲座,经常 参加艺文活动,如多次担任台湾美展评审委员,曾荣获“艺术薪传奖”,多次应邀举 办个人画展、参加海内外 联展等。还将绘画作品进 行梳理、总结,结集出版 《孙家勤画千佛》《大风流 韵——孙家勤画集》《承古 传今——孙家勤画展》等 等。与此同时,孙家勤还把 时间、精力尽可能的多分布 在大陆,孙夫人赵荣耐女士 也任然随同奔波,操劳不 少。他多次率弟子赴北京、 上海、四川、江苏等地举办 个展、联展,赴甘肃考察敦 煌,并和大陆艺术界人士研 讨绘画艺术,和《大风堂》 同门师兄弟交流切磋技艺和 艺术思想,热情接待大陆各 界有关方面来访、请教、咨 询等等。其中,有一个在大 陆收徒的事让我对孙家勤的 内心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 识。孙家勤在巴西、台湾的 学生、弟子不少,但大陆却 一个也没有。为了能够将他 的艺术理论、技艺技法得以 在大陆传播,他费尽了心 思。最终,青年书画家聂振 文得其青睐,成为了他在大 陆的唯一弟子。为传播和弘 扬国粹,孙家勤可谓用心良 苦。看到他如此呕心沥血地 奔走于两岸,不少关心者对 他说:“孙老,你这样太累 了吧?”孙先生既简洁又直 率地说“都是中国人嘛,老 话说‘人不亲土亲’啊”。 

孙家勤 山雪120cm*60cm

纵观孙家勤先生的艺术人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 一生!是德艺双馨的一生! 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 化艺术及为两岸文化交流做 出极大贡献的一生!笔者采 访孙家勤先生时曾问过一个 问题:“孙老师,您怎样看 待评价张大千有争议这个问 题?”答曰:“有争议,就 说明老师还活着的。”我 想,无论是否有争议,孙家 勤先生也是活着的!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