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于颜真卿书法面貌的宋代书风价值探究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8-30 18:34510
二、“以人论书”书法品评观在宋代的发展“以人论书”这一现象在宋代的出现绝非偶然, 尤其到了北宋中期已经相当普遍。宋代文人士大夫推 崇儒学,并把道德修养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颜真卿 忠君爱国的形象正符合彼时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因而颜真卿的书坛地位在北宋这种政治氛围的影响下 得以完全确立。北宋对颜真卿人品与书风的接受,也 得益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二、“以人论书”书法品评观在宋代的发展

“以人论书”这一现象在宋代的出现绝非偶然, 尤其到了北宋中期已经相当普遍。宋代文人士大夫推 崇儒学,并把道德修养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颜真卿 忠君爱国的形象正符合彼时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因而颜真卿的书坛地位在北宋这种政治氛围的影响下 得以完全确立。北宋对颜真卿人品与书风的接受,也 得益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朱长文等人对“以人论书”书法品评观的推崇。宋代论书诗约有八百余首, 其中品评或提及颜真卿的多达一百多首。其占比之高, 足见颜真卿在宋代书坛的影响之大。 

基于颜真卿书法面貌的宋代书风价值探究 书画史论

南宋  陆游  《秋清帖》  40.5cm×70.7cm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欧阳修“以人品观书品”

欧阳修顺应时代潮流,在其书论中标举“以人论 书”的书法品评观。从儒家品格、艺术水准以及审美 特征等方面考量,他都非常重视颜真卿对整个北宋书 法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 写道:“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 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5] 他对颜真卿的 人品大加赞赏,认为其刚劲雄强的书法风格,与独有 的道德风范息息相关。在欧阳修的书法评价体系中,“书 如其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他认为,颜真卿、 杨凝式、李建中等名家都是由于人品不朽,书法作品 才得以不朽。他还认为,颜真卿的气节高出当代之世, 即便其书法技艺不佳,“世犹以为宝也”[6]。 

(二)苏轼“书如其人”

在探讨书品和人品的关系时,历来就有“书品即 人品”的说法。苏轼“书如其人”的观点便是在汲取 传统书论观点的基础上,将一些关于人的风采、气度、 韵味等特质与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巧妙结合起来。其在 《题鲁公帖》中云:“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 子小人必见于书……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 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

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 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7]苏轼认为, 书法艺术应当传递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以及道德 品格等方面的信息,书法欣赏者同样应具备“心正则 笔正”的评判标准。苏轼“书如其人”的观点是在肯 定颜真卿人品与书风的基础上形成的。书法虽有工、 拙之别,但如果书法家人品不端,其书虽工却不能贵也。 正如他在《书唐氏六家书后》评价褚遂良书法时所说: “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古之论书者,兼 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8] 

(三)黄庭坚“胸中有道义”

“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 乃可贵。”黄庭坚这一观点揭示了书法学习的核心在 于提升道德修养和圣贤智慧。颜真卿的书法正是这种 “人书合一”思想的最佳体现。其书法不仅以刚劲雄 浑的笔法著称,更因其忠于家国的精神与强大的人格 力量而充满浩然正气。黄庭坚在其书论中提及的“俗 人”,指的是那些缺乏智慧和道德的人。这类人的书 法往往流于平庸,缺乏深度。推及书法创作领域,形 式大于内容的“俗书”正如无益于心灵的空洞技艺。 而颜真卿这种内外兼修的书法为后学书者树立了崇高 典范,提醒学书者不能只停留在技法学习的表层,而 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四)朱长文“书为心画”

“书为心画”这一概念最早由汉代扬雄在《扬子 法言·问神卷第五》中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扬雄认为,语言会反映一 个人的精神世界,文章则能体现其道德品行。依据这 两点,就可以判断此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北宋书法理 论家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言:“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 朱长文仿唐代张怀瓘《书断》体例,为前人制订评判 标准,并将颜真卿的书法视为最高典范。

虽然他对张 怀瓘在《书断》中仅关注书家的书法成就颇有微词, 但对张怀瓘提到的“书为心画”这一命题还是比较赞 同的,并在《续书断》中把颜真卿的书法归为“神品”。[9] 北宋对颜真卿书法的接受意义非凡,不仅确立了书法典范的高度,且获得了同时代诸多书家的认可。 苏轼自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种“无 法”实则是“法外之法”,是更为高级的法则。追根溯源, 苏轼正是受到了颜真卿变古人之法的启迪。

黄庭坚在 《山谷题跋》中有言,“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东 坡先生常自比于颜鲁公,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 皆一代伟人也。至于行、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10]。 可见,他学颜书,风格又与苏轼相近,并在其中融入 了《瘗鹤铭》宽博大气的风格,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 的个性,在宋代书坛独树一帜。颜真卿一生忠烈,具 有刚健雄浑、超逸绝尘的艺术品格,在宋代得到书法 名家的重视和推崇,乃是情理之中。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yyzqsfmm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