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阁体”与“馆阁体”
(一)历史背景
1.“台阁体”的兴起
明代初期,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朝廷重视文化建设,对官方文书、科举考试等场合的书法 规范性和统一性提出要求,“台阁体”应运而生。“台阁体”本是对那些专为皇帝服务的御用文人 所作官样文章而称,其后也用来称官样书派。它以中书舍人等宫廷书法家为代表,在宫廷文化的 影响下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具浓厚官方色彩,体现朝廷权威庄重。
2.“馆阁体”的发展
清代统治者重视文化,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对考生书法要求更为严格。在此背景下,“馆阁 体”在“台阁体”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广泛应用于科举考试答卷、官方文件书写等领 域,成为清代官场和文化领域代表性书法风格,其发展与清代政治、文化制度紧密相连。
(二)风格特点
“台阁体”强调规范,也允许书写者有一定个人风格。如《大崇教寺汉文碑》,笔画处理有 灵活性,作品端庄又不失灵动。“馆阁体”追求极致规范,笔画、结构高度标准化,书写者的风 格更加程式化。 “台阁体”比“馆阁体”更为灵动、活泼,笔法、字法、章法都有一定的韵味性。“馆阁体” 笔画变化少,侧重科举等功利需求,清代中后期对科举要求更甚,出现“抑文重字”现象。
“台阁体”端庄肃穆,具文化内涵,彰显朝廷威严。明代“台阁体”分两个时期,初期沈度 风格受模仿,明末代表人物为姜立纲,其字体浑厚、清静方正,与沈书相比少柔美舒缓,多硬朗 劲挺,更加严于法度。明晚期“台阁体”书风更多服务于实用文书,为清代“馆阁体”的发展提 供了参考方向。
“馆阁体”风格变化多随帝王喜好而改变。清代笔记《水窗春呓》有云:“馆阁书逐时而变, 皆窥上意所在。国初,圣祖喜董书,一时文臣皆从之,其最著者为查声山、姜西溟。雍正、乾隆 皆以颜字为根底而赵、米间之,俗语所谓墨圆光方是也。嘉庆一变而为欧,则成亲王始之。道光 再变而为柳,如祁寿阳,其称首者也。咸丰以后,则不欧不柳不颜,近且多学北魏,取径愈高, 成家愈难,易流于险怪,千篇一律矣。”“馆阁体”主要服务于科举和官方行政事务,艺术个性有 所束缚。 可见,规范的阁体书风并非一成不变,它也在根据时代需求而产生变化,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亦是多方面的,都属于规整、严谨意义上的一种创新,是自然发展的客观现象。
(三)艺术价值与影响
1.“台阁体”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1)艺术价值:“台阁体”继承前代传统,融入明代特色,风格独特。如《大崇教寺汉文碑》, 展现较高艺术水准,对研究明代书法风格演变和文化内涵意义重大。
(2)影响:“台阁体”在宫廷和官方广泛应用,确立书法审美标准,引导明代书法创作方向, 影响众多书家,为书法演变奠基,推动多元发展。
2.“馆阁体”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1)艺术价值:“馆阁体”因过度追求规范,艺术价值有限,但对书写者基本功要求高,对研究书法技法规范有参考价值。
(2)影响:“馆阁体”在清代影响广泛,主要在科举和官方领域,一定程度束缚书法创新, 也促使部分书家反思突破,为后期变革埋下伏笔。
四、结论
(一)对明代《大崇教寺汉文碑》书法的评价
《大崇教寺汉文碑》“台阁体”书法风格端庄秀丽、雍容平正,严谨与优雅并存。书法流畅 且挺拔,运笔如行云流水,毫无滞碍之感,笔画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同时,笔画又 富有挺拔之力,仿佛蕴含着书写者坚韧的意志,每一笔都立得稳、站得直,给人以刚劲有力的视 觉感受。笔画处理精心,起笔、行笔、收笔精准,转折处恰到好处,彰显深厚功底。结构安排巧 妙,字的各部分相互呼应协调,重心平稳,比例恰当,整齐中富有变化。
在书法价值方面,该碑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反映当时宫廷书法审美和规 范,体现宫廷文化风貌与艺术追求,也证明了沈粲的高超技艺,他在遵循规范基础上融入个人风 格情感,赋予碑文生命力。 通过分析《大崇教寺汉文碑》的书法风格,对我们了解明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对字 体演变、笔法传承等意义重大,也为研究宗教文化与书法艺术融合提供范例,有助于理解两者相 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二)对当代书法研究与传承的启示
前面我们通过介绍《大崇教寺汉文碑》,引出“台阁体”与“馆阁体”相关话题。实际上, 在当今书法研究传承中,我们应客观评价“台阁体”和“馆阁体”。它们的规范和技法值得我们 学习。正如项穆《书法雅言》中提到的“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 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写书法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严格遵从法度,不 能随心所欲地胡乱涂抹。
两种阁体书风相对传世楷书大家来说,虽缺少个性,但更加规范、平正, 便于练习。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度追求规范也会抑制创新发展,我们要在传统与创新之 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汲取它们在规范性和技法方面的有益经验,在遵循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大胆 创新,展现个人的艺术风格和独特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书法艺术在传统与创新的道路上不 断前行,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mddcjshwbsfyssx_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