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中,1966年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张家港市书画院专职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张家港市美术家协会理事。1982年入江苏省洛社师范就读,随丁逸星老师习画,始入门。1987年春入江苏省国画院进修,得叶矩吾先生及省画院诸多名家指授。近又拜中国当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吴冠南先生为师,为入室弟子。

丁建中 花鸟画作品

 中国历代的画家,特别关注挖掘和表现物象深层的神韵,尤其在形和神的刻画与表现上,进行了艰辛的实践和呕心沥血的探索,以各种技巧、风格和形式,力图用笔下刻画的形象表现出自己心灵的感动,冉现出构想中追求的最佳神韵。从西晋的陆机提出的“存形莫善于画”到清代《石涛话语录》,大致说来,笔者认为可分为三类:一是“形神兼备”,如南齐谢赫“六法”的提出;二是“以形传神”,如有汉代《淮南子》云“神贵于形也”及东晋顾恺之“手挥五弦易,目送鸣雁难”,特别是顾恺之在总结前人艺术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传神”在绘画中特殊地位和作用,并创立了“以形写神”的论点,重视处理好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两个方面揭示了形和神的内涵,将中国古代绘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离形得似”,如唐司空图《诗品·形容》云:“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及宋苏东波《出鄢陵王主簿昕画折枝》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知是非诗人。”

丁建中 花鸟画作品

 形神是中国画艺术实践发展的产物,也是绘画这一造型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永恒话题和基本追求。形,乃指客观事物可视之形态、形象、形状、形体。神,系指事物之内涵,精神气质和气韵。形神在哲学范畴里系指形体和精神,在美学概念上指的是形象和神韵,讲的是神寓于形,以写形来显示形象和表现主体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能否坚持以形写神、以神驭形,正确处理好形和神的依存关系,完整、准确、自然的表现出形与神的和谐与统一,是驾驭画面,进行中国画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丁建中 花鸟画作品

 上世纪北齐(白石)南黄(宾虹)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合“绝不似而绝似”之句在艺术界影响广远。何谓“似”与“不似”,简而言之,“形”准确表现为“似”,“不似”指不局限于“形”象,更注重“心象”的表达,也可理解为“神似”,实为不似之似。上述二老的两句话如仅从字面上来理解似乎都不是太难,问题是真的从字面理解就够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齐白石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单从字面理解,作画之妙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某一艺术形象、某一艺术形态,或者说是某一个“点”。这个“点”是处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但似乎不是这么简单。当我们在品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观点时,不妨考量一下齐先生自身的艺术实践吧!青年时期的白石先生有“齐美人”之誉,赢得这一美誉的就是一个“似”。壮年时期的白石先生醉心于八大,追慕的就是一个“不似”。再看一看真正奠定他在美术史地位的晚年时期的作品,他笔下的昆虫精致得一丝不苟,让人惊叹,就是一个“似”;有开宗立派之誉的“墨叶红花”,就是一个“不似”。可见“似”与“不似”皆可臻妙、各臻其美。所谓“黄荃富贵,徐熙野逸”备有其妙矣。“太似为媚俗”,难道“不似”就没有媚俗吗?“不似”为欺世,难道“似”就不会欺世吗?似乎一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有玄味,但只要你有一颗向善的心、求真的心、知美的心,自能体味。白石老对待形神关系的取向应该是以“以形传神”为归旨的。

丁建中 花鸟画作品

 如此说来,宾虹老的“绝不似而绝似”就是“离形得似”的最好诠释,从其绘画实践看,他分明就是一个“离形得似”的一个杰出典范。这就让我们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偏爱看晨、昏及云雾中的山,可见他在艺术精神的修为上要比白石老高一筹。宾虹老一生孜孜追求“形”与“神”高度的辩证统一,想必对我们还在艺术之路上行进的诸位定有启迪吧!

更多精彩书画内容,更多书画人物介绍,请关注:书画艺术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