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法》里孙晓云讲述了自己23岁那年同“右派”舅舅一场争论的故事。争论的焦点是“书画线条”和书法笔法的问题, 最后老舅使出了“杀手锏”,翻开孙过庭《书谱》,用笔示 范。告诉孙晓云“应该是这样的”。后来孙晓云终于知道老舅是对的。老舅的老爸是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书画家朱复戡。朱复戡的外公是薛福成的幕僚、两任上海南洋公学校长张美翊。孙晓云得到他的两本手稿中大多是论碑帖和起草的章程,第一篇就是给弘一法师的信。这告诉了我们孙晓云的 基因印记,同时也是家族荣誉对自己的责任,但更多的却是她得到了书法法的真传。
孙晓云 行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 139cm×35cm 2012年
作为朱家唯一的后人,孙晓云是幸运的,她不仅受到外婆、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更在精神上受到舅舅的深刻影响。在孙晓云的家族里,写字是家族成员的必修课。孙晓云小时候写字。“那时候看大人们下棋,我在旁边临写棋子上的字,没有谁来要求我写,我就自己开始天天写了。也许是我的血液里有这个遗传,对写字画画天性喜欢,也特别敏感,很快就能入行,找到感觉。”
孙晓云 行草 陈与义《雨晴》 70cm×137cm 2015年
女性的执着与坚持成就了孙晓云的书法成就。在《不忘初心》书法展的序言中她说:“近60年的劳碌生涯,我实际上只做了一件 事——传统经典书法的承传。我力图用微不足道的严肃态度,以毕生的实践和溯本求源的精神,来说服、感召别人。 让书法真正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神 圣象征。有两个字始终镌刻在我的心里,那就是——坚持。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她每天要写字,就像她每天要喝咖 啡一样,有瘾。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的生活方式和嗜好!当 然,此中自有快乐,因为她亲身体验过“发现”的含义。她 还说似乎抄书已经成为其学习书法的一个习惯,无论是儿时 抄写《毛主席语录》,还是后来抄写《道德经》,书法让她 养成了认真、细致、周到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写小楷《道德经》,十分费工夫,一字出错,整张纸都得废弃。她在一次给书友们的讲座中说“抄书的感觉是谁也不能与我分享的, 这一过程给予我的是一种幸福感、踏实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滋养出来的都是健康细胞。我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很 开心”。在其写完《大学》《中庸》《论语》之后,近期 《孟子》已近完工。
孙晓云 楷书 22cm×68cm 2016年 孙晓云 行书 54cm×158cm 2015年
孙晓云的“女红”说被社会广泛地评价和引用。孙晓云在一幅小楷作品中写道:“旧时女子未出嫁前,须学缝纫、编织、烹饪、绣花等诸多手艺。书香门第女子,须通琴、棋、书、画,凡属擅长此类者,皆谓之‘女红’。久浸于此,心平气和,通灵静谧,受益无穷。‘女红’为女子远离名利场之一方净土,亦为吾终身所寄之情 愫。”女人做女红,是中国过去女子的本分,是带着情和爱做的针线活和磨练文雅素质的活动,当然也有信仰和追求。 “女红”能飞针走线,能赋诗吟对,能对弈围城,能泼墨兴 毫。到了这种境界,除了熟练手工活的套路和规则外,更多 地是能做出一种节奏,做出一种乐趣,做出一种耐心和作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nv-shu-fa-jia-sun-xiao-yun_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