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史述凝缩∶再论“初唐四家概念之人选构成问题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8-14 13:19330
三、书史叙述体系于“初唐四家”人选构成之影响对于以风格评定高下之举,清人刘熙载言:“世或称欧、虞、褚、薛,或称欧、虞、褚、陆,得非以宗尚之异,而漫为轩轻耶 ?”[31]道出此种以宗尚不同而随意区分优劣之不妥。唐代时风之变,影响了陆柬之、薛稷二人于唐代书史中的地位走向。事实上,时风影响只能回答为什么“初唐四家”的人选构成是欧、虞、褚、薛而非欧、虞、褚、陆,但对...

三、书史叙述体系于“初唐四家”人选构成之影响

对于以风格评定高下之举,清人刘熙载言:“世或称欧、虞、褚、薛,或称欧、虞、褚、陆,得非以宗尚之异,而漫为轩轻耶 ?”[31]道出此种以宗尚不同而随意区分优劣之不妥。唐代时风之变,影响了陆柬之、薛稷二人于唐代书史中的地位走向。事实上,时风影响只能回答为什么“初唐四家”的人选构成是欧、虞、褚、薛而非欧、虞、褚、陆,但对于“初唐四家”为何形成这一规模,仅从书风层面解释似乎不够完满。如刘涛先生指出,陆柬之与薛稷等“不过是接武前辈的名流,如果让他们跻身‘四家’之列,学父书的欧阳通也可以跻身班列,又何尝不可以把‘四家′扩编为‘六家’呢?”[32]是故,其以从无异论的欧、虞、褚“三杰”而论。另有学者认为,欧、虞、褚、薛是因均善楷书而被概括为“初唐四家”。而据《书后品》及《书断》记载,陆、薛二人均在楷书方面有所建树,甚至陆柬之位列“妙品”之阶的楷书还有超越薛稷之意。因此擅写楷书与否并不是决定薛稷替代陆柬之的核心要素,而以楷书及楷书作品之存有作为断定陆、薛被取舍的原因,或许有以结果倒推原因之嫌。

笔者认为,二人在“初唐四家”概念中的去取,是一个熔铸各代认知而层累形成的结果。因此,“初唐四家”概念的生成,实则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除却唐代以来风格旨趣的择取之外,书史叙述的不同取向与侧重也在“初唐四家”概念的生成与历时性延续中产生影响,从而进—步强化其以“欧、虞、褚、薛”为核心构成的这一事实。这意味着,若在后世叙述中拥有更多“被叙述”的资格,显然就会更有助于其历时性接受。

回看陆、薛二人的接受史会发现,陆柬之与薛稷分属两种不同的叙述体系之中。相较而言,薛稷的历史知名度远大于陆柬之,其曾于内廷供职,得观内府所藏法书名迹,眼界与眼力俱升,精于鉴藏,时安乐公主等常请薛稷为之鉴定书画。[33]在画史上,薛稷亦地位显赫,尤以画鹤称名。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将薛稷评为“神品下”一阶,称其“笔力潇洒,风姿逸秀”,书画并称为“二迹之妙”[34]。此外,薛稷亦善诗歌,且以辞学知名。可以说,薛稷于书、画、诗、鉴藏史中均为人称道,在政治上也较为活跃。其在历史中的综合影响力是显著的,对其书名的弘扬也有所助益。

而对于陆柬之而言,围绕其展开的论述语境,集中于古代书家笔法传授谱系之叙述,相关论说较为狭窄与单一。《旧唐书·陆元方传》中记:“伯父柬之,以工书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35]这几乎是正史中对陆柬之为数不多的记载,其余信息唯见书学文献中。从书学文献所存笔法传授谱系来看,自唐以降凡涉及书家之间笔法传授关系的记载,均提及陆柬之,而较少提及薛稷。陆柬之上承初唐名家虞世南,下启中晚唐关键人物张旭。虞世南一陆柬之—陆彦远一张旭这一传授链条,广见于《临池诀》《传授笔法人名》等代表性传授谱系中。正是这种连缀名家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历代的书史写作中存续。可以说,围绕陆柬之展开的书史叙述,并非以其书作与书艺为核心,而是以其书法传授地位为关窍。而对于薛稷而言,其师法褚遂良一体,因此在褚书的传承谱系中常见薛稷之名,但由于薛稷并无显著的传承人,谱系难以续写,故相关文本中不见其名。

综上可见,后世叙述中享有的丰富论说资源,对于书家的历时性接受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自唐以降,经书风之变已见分野的陆柬之与薛稷,又在后世的历史叙述中显示出更大差异。这些差异隐匿在历史的角落,却借古今仁人的共同印象“初唐四家”而呈现。

余论

质言之,书史叙述反映的是时人的共识,同时裹挟了沿途各时代人们的共同认知。“初唐四家”概念的定型,是历史叙述层累发展的结果。其中,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因在唐代时就已成为公认的“三杰”而无多少异论,第四位书家却长久以来聚讼不断。而综合上文讨论,陆柬之游离于“初唐四家”之外,薛稷则逐渐在历史层累中成为“初唐四家”之一,此种结果实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

这些因素及其背后的历史动力,都凝缩在“初唐四家”这一语词中。因此,书史中逐渐定格的类似概念与表述,实则是一段历史之凝缩,是其时书风变化的反映,也是后世书史叙述的呈现。了解“初唐四家”这一书史经典表述,或许能对思考其他类似概念的生成过程与内涵有所启发。

注释∶

[1]王连起.陆柬之和他的兰亭诗[J].文物,2010 (2 ) :83.

[2]王子心﹒古代书家“并称”现象探析[J.大学书法,2024 (2) ∶139——147.

[3]冯明,初唐书法四家原义论[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44.

[4]李嗣真.书后品[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 134.

[5]张怀瑾.评书药石论[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 231.

[6]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G]//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第1部第4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 2573.

[7]徐浩﹒论书[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276.

[8]李肇.唐国史补校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 : 13.

[9]马宗霍,辑﹒书林藻鉴书林纪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113.

[10]翁方纲.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M].吴格,整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99.

[11 ]周必大﹒周必大集校证[M]﹒王瑞来,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739.

[12]参见(传)陆柬之《文赋》长卷题跋,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3]骆公,主编﹒中国书法全集∶楷书卷1[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 92.

[14]解缙﹒春雨杂述[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 500.

[15]丰坊﹒书诀[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 504.

[16]李嗣真﹒书后品[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 134.

[17]刘﹒旧唐书[M].陈焕良,文华,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7 : 1595.

[18]赵孟、李倜、王笥谢等跋文内容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陆柬之《文赋》行书长卷。

[19]张怀礶﹒书断[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 192——193.

[20]佚名﹒宣和书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82.

[21]朱长文.墨池编[G]//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1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 281.

[22]李嗣真﹒书后品[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 134.

[23]刘珀﹒旧唐书[M].陈焕良,文华,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7 : 1686—1687.

[24]毛凤枝.毛凤枝金石学著作三种[M].李向菲,贾三强,点校﹒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 : 476.

[25]张怀礶﹒书断[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203.

[26]董道﹒广川书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134.

[27]窦泉﹒述书赋[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255.

[28]刘天琪﹒关摈︰从《龙藏寺碑》到“欧骨虞神褚家样”——以初唐《张士贵墓志》为切入点[叮.中国书法,2017 (8) :42——47.

[29]唐代宗大历年间为公元766—779年,凡14年。《述书赋》约编撰于大历四年( 769 ),注于大历十年(775 )

[30]王澍﹒论书剩语[G]//崔尔平,选编点校.明清书论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769.

[31]刘熙载﹒艺概[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 702.

[32]刘涛﹒初唐书坛三杰[J.文史知识,1996 ( 1) : 87.

[33]史睿﹒唐代法书鉴赏家的谱系(增订稿)——从武平一到司空图[J﹒书法研究,2018 ( 4) :9—11.

[34]朱景玄﹒唐朝名画录[G]//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1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 165.

[35]刘珀﹒旧唐书[M].陈焕良,文华,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7 : 1779.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snszlctsjgn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