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者书画艺术网

潘天寿与指墨画

  指墨画(又称指头画)是潘天寿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伴随着潘天寿走过了辉煌的艺术人生。1971年,刚进9月,潘天寿的病情忽然奇迹般地转好了,他的大儿子潘炘要为他修剪指甲,他说:“留着吧,好起来...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50 0 1829
潘天寿与指墨画

97岁晏少翔怡然自得是作画

      采访国画大师晏少翔是一种享受,因为与他的攀谈,不但会感受到一种久违的长者风范,更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97岁的晏翁那敏捷的思维、严谨的表达和低调而谦和的为人会让人油...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48 0 2557
97岁晏少翔怡然自得是作画

绘画是彩色的音乐

画家詹建俊(油画) 靳尚谊       詹建俊,1931年生,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生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任...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44 0 2784
绘画是彩色的音乐

紫微印社

作品《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作者袁建初       小小的一枚印章,是篆刻人无垠的梦想野地。刀与石相碰的火花,闪烁出印人的快乐——海宁紫微印社活跃着一群民间篆刻爱好者...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37 0 5130
紫微印社

收藏七零后美女作家图

2006年秋,郜科兄终于以“浮世绘”的笔法,完成了长卷《七零后美女作家图》。我以两万元的价格买下收藏。这幅长卷,引首“七零后美女作家图”为贾平凹手书。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手卷的价值将会不断凸现。郜科兄,...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29 0 2690
收藏七零后美女作家图

临习《前后赤壁赋》笔法分析

     对于用笔,赵孟頫有句名言:“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其用笔的娴熟、精湛一览无余。赵字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23 0 2598
 临习《前后赤壁赋》笔法分析

临习《前后赤壁赋》的结字特点

  在这里,又要提及赵孟頫“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名言。对于笔法,古人是有一套相对谨严的规则,今人孙晓云的《书法有法》一书对此此亦作了专门论述。  但结字都不同,它随着时...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20 0 2695
临习《前后赤壁赋》的结字特点

临习《前后赤壁赋》笔意创作

  当我们对《前后赤壁赋》(附图为作品局部)的笔法、字法特点有所把握后,便可以试着以此笔意来进行创作了。  创作相对于临习,无疑在难度上增加了一层,但只要我们有耐心,就会完成这一过...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17 0 2625
临习《前后赤壁赋》笔意创作

临写《前后赤壁赋》准备

  准备下笔临写前,我们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确的思想切入,二是相关的工具选择。《前后赤壁赋》卷(附图为作品局部)为赵孟頫47岁时所作,艺术上正值其深研“二王”书风的阶段,已对行草技法有了相当高...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14 0 2662
临写《前后赤壁赋》准备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11 0 1803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川军笑傲海内外市场可以期待

 近几年,川军油画家可谓异军突起,记得2003年四川高小华的《赶火车3联》油画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亮相时,引起了众多藏家的极大兴趣,经过各路买家的竞争,以363万元成交,这个价格在当时已是相当理想。可以说...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06 0 2139
川军笑傲海内外市场可以期待

纪昀的砚铭

    嘉庆五年(1800),纪昀77岁自作诗云,“半生心力坐消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说明他晚年无心著述,可纪昀却把玩砚台作为消遣之事,广为收藏。所藏之砚大多...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02 0 3678
纪昀的砚铭

新疆篆刻家王砚华

一禅金石之庐和田在新疆书画界,许多人的作品上用的都是王砚华刻制的印章。虽然如此,砚华却从不张扬炫耀。砚华自幼喜欢书法艺术,手摹心追,临池不辍。他起初将书法视为写字,通过临摹,潜心追求汉字书写的技法、法则,进而懂...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55 0 4032
新疆篆刻家王砚华

才思与匠心的凝聚

当收到《张新彦篆刻》这本小册子时,我感到很亲切,因为作者——我的朋友张新彦原来就工作、生活在青海,可以说他是从青海这块高原沃土踏上篆刻艺术之路、扬帆起航的。我反复品味这本小册子中的一方方印作,觉得新彦的篆刻又进...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50 0 1586
才思与匠心的凝聚

沈世和浑厚华滋出自然

    沈世和,字石民,江苏常熟人,久居苏州。工书画。篆刻师法文彭,但不为所拘,有自己面目。刀法恬静沉着,与汪关相似。著有《八咏山房印谱》、《虚白斋印谱》。“家在菱湖橘社之间”白文印(图一)...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45 0 3503
沈世和浑厚华滋出自然

品味张新彦篆刻

当收到《张新彦篆刻》这本小册子时,我感到很亲切,因为作者——我的朋友张新彦原来就工作、生活在青海,可以说他是从青海这块高原沃土踏上篆刻艺术之路、扬帆起航的。我反复品味这本小册子中的一方方印作,觉得新彦的篆刻又进...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38 0 1847
品味张新彦篆刻

庞任隆《华清池印谱》

  一个存于心底二十余年的愿望,一个历时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当陕西印人庞任隆的《华清池印谱》行世的时候,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对传统文化饱满持久的热情。《华清池印谱》是一册主题印作品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32 0 2318
庞任隆《华清池印谱》

篆刻艺术创作已再次出现式微

如果,以传统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来评述当代篆刻现象,无疑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至少,当代的篆刻与秦汉玺印、明清流派印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回过头去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齐白石以其凶悍劲猛的风格,将...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30 0 2779
篆刻艺术创作已再次出现式微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