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晏少翔怡然自得是作画
采访国画大师晏少翔是一种享受,因为与他的攀谈,不但会感受到一种久违的长者风范,更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97岁的晏翁那敏捷的思维、严谨的表达和低调而谦和的为人会让人油...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48
0
2557
吴湖帆没骨烘染法描绘原子弹爆炸
原子弹爆炸(国画) 吴湖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吴湖帆是一个旧式文人画家。他曾经画过一幅《原子弹爆炸》,可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32
0
1980
收藏七零后美女作家图
2006年秋,郜科兄终于以“浮世绘”的笔法,完成了长卷《七零后美女作家图》。我以两万元的价格买下收藏。这幅长卷,引首“七零后美女作家图”为贾平凹手书。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手卷的价值将会不断凸现。郜科兄,...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29
0
2690
临习《前后赤壁赋》笔法分析
对于用笔,赵孟頫有句名言:“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其用笔的娴熟、精湛一览无余。赵字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23
0
2598
临习《前后赤壁赋》的结字特点
在这里,又要提及赵孟頫“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名言。对于笔法,古人是有一套相对谨严的规则,今人孙晓云的《书法有法》一书对此此亦作了专门论述。 但结字都不同,它随着时...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20
0
2695
临习《前后赤壁赋》笔意创作
当我们对《前后赤壁赋》(附图为作品局部)的笔法、字法特点有所把握后,便可以试着以此笔意来进行创作了。 创作相对于临习,无疑在难度上增加了一层,但只要我们有耐心,就会完成这一过...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17
0
2625
临写《前后赤壁赋》准备
准备下笔临写前,我们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确的思想切入,二是相关的工具选择。《前后赤壁赋》卷(附图为作品局部)为赵孟頫47岁时所作,艺术上正值其深研“二王”书风的阶段,已对行草技法有了相当高...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14
0
2662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11
0
1803
陈逸飞传奇之作《二重奏》深藏画廊未上拍卖市场
陈逸飞这个名字对于收藏界来说,可以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标志性作品《二重奏》创作于1988年,后来在1996年由陈逸飞向哈默基金会借来展示在观众的眼前,展出过后就没再在中国的画展...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07
0
2447
川军笑傲海内外市场可以期待
近几年,川军油画家可谓异军突起,记得2003年四川高小华的《赶火车3联》油画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亮相时,引起了众多藏家的极大兴趣,经过各路买家的竞争,以363万元成交,这个价格在当时已是相当理想。可以说...
书画赏析
2017-05-15 23:06
0
2139
沈世和浑厚华滋出自然
沈世和,字石民,江苏常熟人,久居苏州。工书画。篆刻师法文彭,但不为所拘,有自己面目。刀法恬静沉着,与汪关相似。著有《八咏山房印谱》、《虚白斋印谱》。“家在菱湖橘社之间”白文印(图一)...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45
0
3503
庞任隆《华清池印谱》
一个存于心底二十余年的愿望,一个历时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当陕西印人庞任隆的《华清池印谱》行世的时候,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对传统文化饱满持久的热情。《华清池印谱》是一册主题印作品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32
0
2318
篆刻艺术创作已再次出现式微
如果,以传统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来评述当代篆刻现象,无疑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至少,当代的篆刻与秦汉玺印、明清流派印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回过头去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齐白石以其凶悍劲猛的风格,将...
书画赏析
2017-05-15 22:30
0
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