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从简牍墨迹看两汉之间章草的流变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09-19 09:16350
三、两汉之间简牍章草流变的三个特点 首先是草法字法逐渐规范。《神乌傅》正文中 的书体不止章草一种,不时还会出现隶书快写,一 字多种草法和异体写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尹湾汉 简中最为世人熟知的章草简牍,除了《神乌傅》《集 簿》以外,还有《赠钱名籍》《元延元年历谱》《日 记》和《礼钱簿》。它们都是一个字的草书有多种 写法,有较多异体甚至别字,...

三、两汉之间简牍章草流变的三个特点 

首先是草法字法逐渐规范。《神乌傅》正文中 的书体不止章草一种,不时还会出现隶书快写,一 字多种草法和异体写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尹湾汉 简中最为世人熟知的章草简牍,除了《神乌傅》《集 簿》以外,还有《赠钱名籍》《元延元年历谱》《日 记》和《礼钱簿》。它们都是一个字的草书有多种 写法,有较多异体甚至别字,脱离了文本内容及词 例则无法辨识。如《日记》为墓主师饶一人所书, 其中多次出现“宿南春宅”“宿彭城传舍”,这几个 字的写法差别非常大。而“谒”的异体也很多,如 果没有文意参照,也是很难辨识的。

从简牍墨迹看两汉之间章草的流变 简牍章草 风格流变 第1张

图 6 《永元器物簿》 东汉永元五年至七年(93—95) 约 25cm×约 1.2cm 台北“中研院”史语所藏

而其后的新莽 时期、东汉初期诸多简牍章草法度相对稳定,到魏 晋时期陆机《平复帖》、一部分西晋残纸墨书、皇 象《急就章》及索靖《月仪帖》《出师颂》等则更 是章草之典范,可知字法经历了从不稳定到稳定的 转变,草法也不断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 其次是简与牍章草表现手法的不同日益明显。 

《神乌傅》《王骏幕府档案简》《死驹劾状》《永元 器物簿》四简虽也有很多短笔画但仍然是以长笔画 为基调,以加强书写的节奏感。《集簿》《公孙君 方牍》《建威将军方牍》三牍则都是短平快的线条 密集型书写。其原因一是简牍与纸张不同,具有相 对平行的纵向纹理,加之简本身有弧度,在写横画 的时候,遇到的阻力使得笔尖逆锋涩行并获得加速 度,收笔时马上停止运笔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写长 横画时呈现的长度往往比书写者预计的要长。

从简牍墨迹看两汉之间章草的流变 简牍章草 风格流变 第2张

图 7 《赠钱名籍》西汉晚期 约 23.5cm×约 9cm 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

而书 写竖画时顺势而下,更会出现难以控制、直书而下 的情况。二是由于简呈狭长型,纵向空间充足,有 利于长竖画的舒展,左右亦可冲简,使得长横画笔 意无限延伸。而常规的牍,受“不假编联之策,一 板书尽”规则的制约,内容过多时导致每个字因势 赋形,受空间限制而不得已提按起伏小,左右开合 小。这种简与牍之间自觉的、大相径庭的表现手法 在四简、三牍之前的章草作品如《元康二年简》《甘 露二年牍》上是不曾出现的。 最后是章草从成型阶段开始风格愈加多样性。

两汉之间章草的多样性源于民间日常书写、非功利 性使用和注重情感表达,它们的书写者多是不知名 的民间书手、戍边将士,且章草书体多用于军事文 牍、信札或记录医方、器物簿等琐杂事物,故书者 没有规范的限制,故从实用出发,大胆省易,力求 从速,只能在两汉之间实用书写中渐趋完善,名家 和范本的缺失致使它的风格因人而异、鲜活多变, 甚至一些字的形体结构在繁简程度上都不尽相同。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ongJianMoJiKanLiangHanZhiJianZhangCaoDeLiuBian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