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自由度,使得笔墨与内容相得益彰,如《神乌 傅》正文中节奏感强、跌宕起伏的夸张线条抒发了 悲愤情绪,使惨遭恶鸟盗巢、雌乌不屈而死的场景 更具画面感,达到振聋发聩效果。用途的不同也造 就了风格的多变,如《赠钱名籍》(图 7)、《礼钱 簿》是接受礼金,或借钱时的及时书写,由于时间 紧迫,且仅书写人名加数字,为提升书写速度,夸 张粗重及长笔画就很少,重复字“百”字也不用有 意规避雷同写法,所以字态单一;“一”“二”“三” 等数字横画齐平,间距不等,上下堆砌,疾速行 笔,不用刻意安排角度,却常有奇趣;墨色也较为 平均,无明显浓淡变化。
虽只是出于实用,书者却 用简约明快的笔画、凝练规整的字形和疏密得当的 布局,在书写速度和书写效果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 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即两汉之间是章草定型、 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章草流变研究的重要环 节。在定型阶段,由于篆书、隶书的草化是章草的 源头,章草在定型之初在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的熏 陶下,便自带了同一时期率真质朴、粗犷雄健的 篆、隶笔意。从这一时期的简牍章草墨迹看,其最 根本的用笔方法也较好的延续了篆隶的不加修饰、 较小起伏的笔法,同时在点画线条的行进过程中注 重逆锋所带来的迟涩感。
在发展阶段,章草又在日 常生活的各种现实需要中,增加了书写节奏,使其 更利于表达出书者个人情感和自身风格,峻利、流 美、率意、古朴、典雅、活泼等多种风格便应运而 生。《神乌傅》《集簿》《王骏幕府档案简》《死驹 劾状》《公孙君方牍》《建威将军方牍》《永元器 物簿》在两汉之交的相继面世,时间相差在百年左右,这在漫长的汉字书体演化的历史长河中,大 可按下不表,然而相距数千里的西北汉简与江淮汉 简却共同开创了规范化、多样化章草模式之先河, 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笔者认 为,在两汉之间简牍章草定型、发展的促进下,中 国书法艺术开始了由反映现实世界客观事物向抒发 主观世界思维情感的转变,在隶变这一古今文字分 水岭之后,实现了从静态书体到动态书体的又一次 伟大的质变和飞跃。
注 释
[1] 飞云阁 0811:《汉代草书书法》,360 文库网, 2015 年 8 月 5 日
[2] 同上。
[3] 崔世芳:《从马圈湾〈王骏幕府档案简〉看经典章 草技法的形成》,《书法教育》2021 年第 10 期,第 28 页。
[4] 同上书,第 29 页。 [5] 同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ongJianMoJiKanLiangHanZhiJianZhangCaoDeLiuBian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