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黄宾虹花鸟画师法渊源及笔墨风格刍议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09-10 11:33270
二黄宾虹花鸟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面貌 和时代特征。他的花鸟画特有的笔墨风 格和图式语言不同于近现代其他花鸟画大 家,而是通过摹古和写生两个途径,另辟 蹊径地将个人对花鸟写生的审美感受以及 对笔墨的独特体认结合在一起。如同他的 山水画一样,既饱含金石韵味,又非常符 合现代审美需求。图6 黄宾虹 红梅 96.5cm×41cm 1953年 浙江省博物馆...

黄宾虹花鸟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面貌 和时代特征。他的花鸟画特有的笔墨风 格和图式语言不同于近现代其他花鸟画大 家,而是通过摹古和写生两个途径,另辟 蹊径地将个人对花鸟写生的审美感受以及 对笔墨的独特体认结合在一起。如同他的 山水画一样,既饱含金石韵味,又非常符 合现代审美需求。

黄宾虹花鸟画师法渊源及笔墨风格刍议 笔墨风格 神逸并美 第1张

图6 黄宾虹 红梅 96.5cm×41cm 1953年 浙江省博物馆

宾翁成熟期的花鸟画作 品多用破墨等方法,呈现浓厚丰富的质 感,这也是由其用笔用墨的根性品质所决 定的,用色随性且酣畅淋漓,作品透露出 的那种天真烂漫的气韵是一般画家难以企 及的。 黄宾虹花鸟画作品题材广泛,除常 见的四君子之外,春季花卉有水仙、玉兰 等,夏季花卉有百合、夹竹桃等,秋季花 卉有芙蓉、秋葵等,冬季花卉有山茶、腊 梅等。

黄宾虹花鸟画师法渊源及笔墨风格刍议 笔墨风格 神逸并美 第2张

图7 黄宾虹 设色花卉 95cm×38.5cm 年代不详 浙江省博物馆藏

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花卉也会被 宾翁信手拈来作为素材。他将黄山地区的 花草植物作为题材,这些家乡风物成为宾 翁花鸟画表现的对象,寄托了画家对家乡 的深厚情感。表现它们并不只是为了猎 奇,在他看来野花野草和真山真水一样 是表现民族性和精神性的上好题材。黄 宾虹常表现的花鸟画题材,与同时代其他 花鸟画家有所不同,即便是同样的花鸟题 材,在宾翁的笔下呈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 形态。 黄宾虹花鸟画的风格发展大致经历 三个阶段:

(一)勾摹拟古阶段:以仿古作品 为主,折枝法构图,作品格调淡雅,颇具 金石韵味,是黄宾虹践行美学理想的一种 尝试,实践其以写意精神表现花鸟意趣的宏旨。然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宾翁此类 作品不是纯临摹作品,甚至有些作品与临 仿的客观对象相比较,如果从“相似”的 角度来评判,已经很难在其临仿的作品中 找到原作的面貌,而是变成宾翁的面貌; 二是这类作品并不是只有早年和中期才 有,而是伴随着宾翁的一生。浙江省博物 馆收藏的《拟元人意》和《拟元人写意花 卉》是他84岁和90岁高龄的作品。浙博还 藏有一幅《墨竹》,这幅作品明显受陈崇 光和徐渭等人的影响,为勾摹拟古类作品 的典范。 

黄宾虹花鸟画师法渊源及笔墨风格刍议 笔墨风格 神逸并美 第3张

图8 黄宾虹 设色花卉 103cm×48.5cm 年代不详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二)即兴写生阶段:该类作品取 材于山间野花野卉,往往就地取材即兴 创作。其笔下的野卉、杂草往往附带着自 然的气韵,富有生机和意趣。浙博藏《红 梅》(图6)款曰:“水边篱落,归而写 此,癸巳宾虹年九十。”另外同为浙博 收藏的《梅竹双清》和《芍药》是他86岁 和88岁高龄的作品。《梅竹双清》款曰: “灵峰居玉泉之上,梅竹双清,纪游写 此。”是宾翁86岁那年游历玉泉写生归来 创作的作品。《芍药》是宾翁88岁为芍药 写照的写生作品,采用没骨的画法,将芍 药迎风招展的姿态表现得生动自然。除此 之外,在表现禽鸟和昆虫方面,黄宾虹写 生时的观察非常冷静客观,他的存世作品 中有对禽鸟的品类、肢体动作进行细致描 绘和记录的画稿,体现出宾翁对于真实自 然的理性观察。 

黄宾虹花鸟画师法渊源及笔墨风格刍议 笔墨风格 神逸并美 第4张

图9 黄宾虹 设色花卉 27.4cm×33.5cm 年代不详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三)山水法入花鸟阶段:通过灵 活运用色墨交融的方式,让作品呈现了浑 然天成的画面效果。将山水所用笔法、墨 法运用到花鸟画中,以探寻其花鸟画的个 人风格。如晚年用点染法画就的《芙蓉》 等。这个阶段是黄宾虹人书俱老、心手相 应的艺术化境阶段,佳作频出。

黄宾虹花鸟画师法渊源及笔墨风格刍议 笔墨风格 神逸并美 第5张

图10 黄宾虹 设色花卉 27cm×36.9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以山水法 入花鸟画,虽然画的是花鸟画,但宾翁这 个阶段的花鸟已经打破具体形象的束缚, 横涂竖抹好不自在。正如潘老所评价: “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绝妙,其实他 的花卉更妙,妙在自自在在。”如浙博收 藏的《设色花卉》(图7),图中所绘花卉不知何物,但是隐约可见湖石和蜜蜂, 湖石的石脚形状也几乎隐没,给人一种 “石非石,花非花”的感觉,天地混沌, 湖石和花卉的形象被模糊,可见之物不是 具体的物象,却让读者感受到弥漫在画面 上流动的气息,通过笔墨叠加、色墨相融 而呈现出来。 

黄宾虹花鸟画师法渊源及笔墨风格刍议 笔墨风格 神逸并美 第6张

图11 黄宾虹 墨梅 48cm×42cm 年代不详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在花鸟画笔墨和技法上的革 新,即提出运用“点染法”,做到“墨中 见笔笔含墨”,达到情、意结合的效果。 ——黄铸夫《黄宾虹花鸟画初探》 还有一幅同样命名为《设色花卉》 (图8)的花卉作品,画面粗枝大叶,笔 墨老辣生拙,浓淡对比强烈,显示出宾翁 非凡的胆识魄力和深厚的笔墨修养。如此 大的尺幅却只画了三朵芙蓉花和枝叶,完 全由那屈如截铁、力能扛鼎般的金石味的 线条在起支撑作用,另外还可以看出宾翁 对空间的重视和强调。因此类似这样的作 品,所费笔墨虽然不多,但是往往能够以 一当十。

宾老的以山水法入花鸟画,不仅体 现在用笔、用墨和用色的观念上,亦体 现在其画作的构图上,即花鸟画在经营位 置时空间感的运用。浙博藏有《岁朝清 供》,该图绘山茶和梅花,一前一后,两 个空间层次。这幅作品出彩之处在于中 心偏上的部位,墨梅出枝转折几乎呈90度 角,近看是梅枝,远看却像石块。

浙博另 藏有尺寸大小类似的单幅梅花十二帧,其 中《墨梅》题有:“瘦影临孤屿,西风舞 西京。遐思林处士,吟罢不胜情。”即使 不看作品的笔墨形态,单从诗句的意境也 能窥见宾翁作品的立意并不是表现具体的 梅花的容貌,而是在诗境的基础上已经 把花鸟画的画境提升到山水时空的概念中 来,再结合具有金石味笔墨的运用。这为 我们了解黄宾虹的笔墨观念打开了一个全 新的视域。 

以山水法入花鸟画,宾翁完成这一 跨越,是在受到海上画派影响的基础上, 加以自身内敛含蓄的性格,用温润的个性 气质和独特艺术见解将海上画派鲜亮的色彩基调罩上一层薄纱,呈现出黄宾虹作品 天真烂漫的格调,这也是宾翁完成艺术蝶 变的笔墨风格。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uangBinHongHuaNiaoHuaShiFaYuanYuanJiBiMoFengGeYi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