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量,大壮的书法逐渐透露出 一种个人风格的气息,大致可以用两个字 表述,即“雄秀”。“雄秀”原本是苏东 坡评价颜鲁公书法时所用之语,谓其雄秀 独出,一变古法。雄,即雄浑;秀,即秀 雅。其实颜体主要在于雄浑,楷书、行草 皆如是,后世学颜者又夸张了其雄浑的特 征,自成个人面目,但也不可避免地失去 了难得的秀雅。
曹汝壮 陆凝之《念奴娇·观潮》 248cm×105cm 2023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五代的杨凝式。要雄浑,《卢鸿草堂图跋》足 可当之,启功先生谓不让《祭侄文稿》; 要秀雅,《韭花帖》精警奇妙,得未曾 有,可谓善学。此处借用“雄秀”二字, 着重说明大壮书法的碑底帖面,阳刚阴柔 之气兼备之特色。要雄浑,运笔需要裹 锋,气息需要饱满,气象需要开阔,并非 写得大就能得之。
大壮楷、行书结体来自 颜书一路,笔力则得力于魏碑的功底,笔画中实,沉稳浑厚,远离浮华。其秀雅则是其 本人内秀的外化,表现在笔法结构与章法的变 化,比如运笔的藏露并用,结体的欹侧多姿, 等等。其结构并非一味如颜体的内松外紧方 式,而是多收放对比,有翁覃溪的意趣,也更 有书写性,加之大小错落、乱石铺街的章法, 更具有“众星之列河汉”之意境。力运的是功 夫,妙有的是天然。
曹汝壮 晏几道《木兰花》 248cm×128cm 2023
当今的书坛,以书法专业化和展览化为 主要特征,这与古代书法生态截然不同。古代 书法是围绕文人情感和思想的介入方式而变化 演进的,是“书中有人”“人书合一”的。如 今是以展览竞技为主要形式和特点的“大众泛 化书法”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人书分离,“见 技难见人”。
书法新生代就是在这一时期成长 起来的,起始于书法专业高考,成长于书法展 赛活动,得益于获取便捷的信息资料,背后是 强大的功利驱动。他们技法全面,可塑性强, 思维活跃,敢于尝试。大壮也是在这样的浪潮 中崭露头角的,可贵的是大壮的作品没有太多 “展览体”的烙印,清醒地践行“今不同弊” 的古训,理性地思考自己的书法之路,我以为 这比入展获奖更为可贵。只有既在展览之中, 又能跳脱展览之外,才能更好地为自己定位。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书法是一个人以笔墨技法 为基础的综合修养的反映,在书法生态截然不 同的当下,仅靠技法的纯熟是远远不够的,只 抄录古人的词句也缺乏应有的审美厚度。
古人 的一件手札,隐隐透露着人的气质风神与心志 才学,所以经历千百年依然魅力无限,故有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 有一种风气”这样的评语。没有炫技,却个性 鲜明;尺幅不大,却境界无限。我想,以大壮 的睿智,他会以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自我,从而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继续追求“不激不厉,风 规自远”的境界。90后的他,一切皆有可能。
记得王老颜山先生在般阳笔会时题写的 一副对联:蛰龙出渊般河水,文宗遗绪杜坡 山。如今般阳蛰龙已出,正是“逸兴壮思飞” 之际,我们共同期待他“青天揽明月”的壮丽 时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uHuaiYiXingZhuangSiFeiDaZhuangShuFaShangDu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