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乡清夏图》: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融合
根据刘松年的个人生活经历,其画 笔中的《江乡清夏图》比较符合江南地 区的乡村山水格局,而文人休闲图像比重 大,村民劳作图像比重小的情况也疑似表 现了理想化的乡村生活图景。江边村中的 人都是在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抚琴品茗、 江船吹笛等。《江乡清夏图》所描绘的是 一幅理想文人雅士所憧憬的生活场景,乡 村中缺少了在田地间劳作的村民,但是乡 村田野间井然有序的田地,却明显是被耕 种和整理过的景象,这些迹象表明,这些 田间的耕种工作极有可能就是图卷中描绘 的文人雅士完成的。然而笔者对此还是持着怀疑的态度,并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图7 江乡清夏图 局部
这 种图像的表现有以下三种可能:其一,这 幅图卷描绘的是真实的江南乡村生活场 景,即部分文人雅士确实在乡村过着悠闲 自得的隐居生活。其二,这幅图卷是想 象的,即描绘的是文人雅士理想的江乡生 活,而这种理想的江边生活不仅是文人雅 士心之所向,很有可能是南宋统治阶层羡 慕的生活,这是因为刘松年有过在朝廷做 官的身份背景,因此其卷轴画很可能是为 特定的朝廷权贵服务而特意绘制和表现的 作品内容。
其三,是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 之间的联动,即画家通过个人的自我创作 观念表达了文人雅士与乡村村民共同生活 的场景。
《江乡清夏图》中虽是以江边的乡 村生活场景作为活动背景展开描述的地方 和场所,但是画面中并未出现大量普通的 劳动者阶层,而是以“清夏”为主题的文 人雅士消暑的日常生活场景作为画面的主 要活动意象。也就是说,刘松年描绘的是 一幅过于理想化,抑或是极具浪漫主义生 活气息的文人生活空间场景,这与他长期 供职于南宋宫廷画院有很大的关系。
图8 江乡清夏图 局部
纵观 刘松年大部分的经典画作,画面中描绘的 也多是文人雅士品茗探讨人生的悠闲生活 图景。这也间接反映了南宋期间,江南人 们的生活处在一种风雅、舒适的文化氛围 环境之中,烹茶、品茗、谈诗、作画等风 雅艺术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常见的活动 内容。
《斗茶图》《茗园赌市图》《撵茶 图》《卢仝烹茶图》等围绕与“茶事”展 开的绘画创作更是突出了刘松年对于文 人雅士喜爱“茶事”文化活动的创作视 角,[7]他喜欢在绘画中加入关于市井文化 生活的元素,但是题材中的环境背景与题 材中的人物活动在绘画表现层面更像是对 “乡村浪漫主义”题材的一种深入诠释, 这种带有乡村、市井文化情怀倾向的创作 表现在凸显刘松年独特绘画风格的同时, 也揭示了南宋时期皇家贵族阶层所喜爱的 绘画风格特征。
四、《江乡清夏图》中消夏活动的图式分析
宋元时期的“消夏”图像有其典型 的“图式”语言,赏荷泛舟、相聚会友、 纳凉休憩、观瀑避暑是“消夏”活动的经 典活动意象,同时还包括“消夏”图像 中的典型“物象(意象)”,如枕榻沁爽、 素琴传幽、清扇引风、衣着服饰。[8]这些 经典的活动意象在刘松年的《江乡清夏 图》中都得到了逐一的体现,在画面中出 现的顺序是:相聚会友(交谈观瀑)、相 聚会友(素琴传幽)、纳凉休憩(清扇引 风)、纳凉休憩(远眺观石)、纳凉休憩 (坐卧赏荷)、泛舟(竹笛独奏)。实际 上,基于“消夏”图像的典型图式分析也 并非完全是关于“消夏”绘画母题的探 讨。
图9 江乡清夏图 局部
寒来暑往,夏季炎热的季节对于没 有科技降温的古代是一种较为煎熬的生 活体验,而“消夏”的各种人物活动则 是古人处理与炎热季节关系的生活经验积 累,这些“消夏”活动中有些可以直接使 身体上获得清凉感,有些则是通过清新雅 致的艺术实践活动使人的内心获得平静, “心静自然凉”的说法也许就是从古人在 与自然世界互动中获得的一种生活哲学理 念。
而“消夏”活动的本质就是获得身心 的愉悦,各种活动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 完成了人类各种感官触动体验,使身心在 完成活动过程中获得可以对抗炎热夏日的 丝丝凉爽之意。视觉上的奇观如飞流直下 的瀑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的鲜艳色彩、院落中翩翩起舞的仙 鹤、落霞与孤鹜齐飞等;听觉上的奇观如 悠扬悦耳的笛声、清新素雅的琴声、美妙 的林间鸟语、瀑布从山上落下时的雄壮声 音;嗅觉上的奇观如随风飘动的淡雅荷花 的香味、林中各类野花的芬芳等;味觉上 的奇观如茶饮与美酒等,都可以提供惊艳 的味蕾感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unLiuSongNianJiangXiangQingXiaTu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