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孙”破“马”立
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不仅是艺术 形式的演绎,而且是时代审美的反映与 映射。花鸟画发展到清代,不管是宫廷院 体还是文人笔意,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 论与实践体系。然清末特别是“五四”以 来,救亡图存以及旧有的社会权力架构与 管理体制的解体,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新 的社会阶层逐渐涌现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 的主角,必然要在艺术层面有所体现。 “笔墨当随时代”,在社会的分解与同构 之中,原有的社会审美逐渐瓦解,新的社 会时尚逐渐酝酿与凝聚。
在分分合合之中,花鸟画坚毅地迈向现当代。在这一历 史进程中,花鸟画不论笔墨形式、章法布 局、设色赋彩,还是题材内容,以及审美 志趣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是必 然,但不是一蹴而就。百年来一代代花鸟 画艺术家前仆后继地勇担重担,奉献自身 的聪慧与才情,让花鸟画落地、生根,并 长成参天大树,走向新的历史阶段。
孙其峰深谙其道, 认可中国画是学问,也是功夫。但在时代 面前,他能够勇于推陈出新,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当下的艺术形式与笔墨符号,继 承优秀而破除时代丢弃的边边框框。对于 自己的艺术选择,孙其峰坚持,“画家总 有自己的‘偏见’,而这种偏见正是画 家自己的特殊风格的指导思想,不足为 怪”“那些年代久远又有争论的东西, 现在只能看看好坏,好的你就继承,不 好的你就丢掉,传统多了肯定要有选择地 继承”。
马新林的艺术征程主要在和平年 代。虽然他早年也道路曲折,但自改革开 放之后,我们的社会蒸蒸日上,经济日渐 繁荣,民众生活逐渐富裕安康,特别是进 入新世纪,由于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社会审美由零散多层次迈向整体单层次,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社会感悟进入了崭新 的局面。
正如同时代的花鸟画家一样,马 新林的艺术使命,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 将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展现在艺术创作之 中。马新林也不负众望,常纠自身不足, 一日三省,努力进取,笔耕不辍。他的花 鸟画长于写意,以书入画,以传统笔墨为 基,以当下时尚为纲,广征博览,力求表 达当下民众的审美志趣与艺术崇尚,深得 其师孙其峰“不求形似、不离形似、貌离 神合、似非而是”之画理三昧。
他的花鸟 画作品直吐胸怀,大开大合之时,将传统 笔墨精髓以及南下北上的社会生活与自然 万象的艺术体验,即感悟的社会审美、生 活激情和修养格调,糅入自身的笔墨、敷 色等技法特点,融通迹化,使之更加适合 表现不同的对象,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 加具有时代气息。
三、“孙”“马”纷呈
批阅绘画史,花鸟画的发展虽然曲 曲折折,但一直傲然前行。与人物、山水 画相比,花鸟画更多雅俗共赏的特性。因 为在中华文化范畴内,不管是上层皇家、 文人,还是下层民众,面对鸟语花香具 备大范围共同的审美语境。花鸟画走入现 代,归根结底在于孕育土壤的时代变迁, 也就是由精英阶层的书斋志趣转向普通 大众的审美需求。
“五四”以来的百年花鸟画史,上升到共性与个性层面,用不完 备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从艺术表现转向艺术 再现,再由艺术再现转向艺术表现。在这 一历史进程中,雅俗共赏的花鸟画更容易 为人们接受,所以大家涌现,引领时代的 潮流。 由于孙其峰高寿,他在花鸟画领域 体验与研究的日日夜夜,某种程度上也 是现当代展开的历史画卷。
其 次,着重画面境界格调,传达真善美的 情怀。传统花鸟画多趋诗情画意的文学表 达,这与近现代以来普通大众的审美以及 社会现实的需要拉开了距离。孙其峰的花 鸟画力求从群众的角度选取通俗易懂而喜 闻乐见的题材,经过精心的布局、经营等 艺术的加工,将真诚、善良、美好的人生 哲理与行为准则传达在画面之中,引领 人们行真、向善、致美。
孙其峰后期花鸟 画,以生机盎然的笔墨、乐观进取的情感 见长。几十年如一日的笔墨蒙养,善以行 草和隶法入画,用笔舒畅而有法度,技能 精湛而能变化。同时,经年累月的社会认 知,强化了内心感悟与品位,一笔一画之 间尽是感情的宣泄,身与艺、心与物融合 得越来越紧密,平淡清新之处彰显生命意 义的真谛。
马新林认为近代以来花鸟画,“虽 几经变化,花鸟画的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 没有改变——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哲理内涵,更是民族文化精神不断正本清 源的体现”。他在艺术创作中,一方面坚 守传统笔墨的优秀文化,同时强调笔墨的 当代性而不囿于成法;另一方面以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为理念,以新时代社会审美 与新时代历史使命为己任。
他为了绘事而 行走四方,足迹遍布全国,不论名山大川 还是乡里村舍,移步换景处必勤于记录。 但在内心里,他属于传统,一直在孜孜 不倦地寻找适合当下人旨趣的一方美好天 地。此种心态与行为方式,完整地体现在 他的笔墨坚持与绘事理念上。他的花鸟画 作品在选材、造型和布局、设色等方面苦 心营建,尽雅尽妙。
对于题材,马新林的 选择更加广泛,既有传统的花团锦簇,也 有当代的五彩缤纷,更有自身自然美的发 现。对于造型,马新林并不追求客观地表 现对象形态,而是凝聚情感假以笔墨造型 的写意独特性。关于布局,马新林崇尚自 然之性而得造化之功,使个性笔墨与意境 意趣达到高度的统一。至于设色,马新林 遵循“大道至简”体悟“以色貌色”[6]准 则,在水墨和色彩中寻找突破点,即在色 彩的冷暖中寻找复色的变化,丰富色彩的 层次,于一气呵成中传达自然之美和抒情 愉悦。
注释
[1]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周易·系 辞·上》,中华书局,2011年,第596页。
[2]潘运告主编,《唐五代画论》,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117页。
[3]同上,第166页。 [5]同上,第167页。
[4]安小兰译注,《荀子·劝学》, 中华书局,2007年,第2页。
[6]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 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288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unQiFengYuMaXinLinDeXianDaiHuaNiaoHuaYiShu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