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守正创新的典范 ——王颂馀先生山水艺术之我见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08 09:54450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古,但非食古不化。深入传统, 而能最终有自己的面貌,是每一位从传 统中走来的中国画家必须要面对的命题。 而自清初以来,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个命题 的画家并不多。徐悲鸿当年正是对以“四 王”为代表的食古不化的中国画坛萎靡不 振的现状不满而振臂一呼,倡导用西画改 造中国画。现在看来,虽矫枉过正,但也 的确让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中的...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学古,但非食古不化。深入传统, 而能最终有自己的面貌,是每一位从传 统中走来的中国画家必须要面对的命题。 而自清初以来,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个命题 的画家并不多。徐悲鸿当年正是对以“四 王”为代表的食古不化的中国画坛萎靡不 振的现状不满而振臂一呼,倡导用西画改 造中国画。现在看来,虽矫枉过正,但也 的确让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重新焕发了生机!王颂馀先生 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

守正创新的典范 ——王颂馀先生山水艺术之我见 ​王颂馀 山水艺术 第1张

王颂馀 春风着意增物华 180cm×94cm

王颂馀先生自述“五十年代…… 四十岁才识创作道路,学画真趣得于新, 攻坚信心定于斯……”自古书画创新之 路,皆是甘苦自知。王老的创新创作之 路,也是尽经艰辛,经过了三个阶段:50 岁前对传统的研习阶段。50岁左右随着新 中国的建立,时代变迁,思想也随之而 变,在“为人民服务”的感召下,王老的 艺术观念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守正创新的典范 ——王颂馀先生山水艺术之我见 ​王颂馀 山水艺术 第2张

王颂馀 久爱西冲十二峰 135cm×64cm

他说“时 运交移,质文代变,文艺竞新是必然的趋 势”。50年代末,随着进入天津美院担任 教学工作,他的艺术眼界从传统临写转向 了大自然,并开始了多年的写生之路。他 多次上黄山、登太行,将传统技法在生活 中运用,同时成功地将大自然与传统相互 转化,创作了一大批写生稿,其画风让人 耳目一新。

守正创新的典范 ——王颂馀先生山水艺术之我见 ​王颂馀 山水艺术 第3张

王颂馀 松石图 65cm×42cm

在这批写生稿中,显示了他厚 积薄发的传统功力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在那一幅幅充满鲜活现实生活的画面中, 塞外江南、太行精神、黄山松云,都成为 他笔下对新时代的讴歌之曲。他的一笔一 画、一点一线,均生动自然且功力深厚, 此时传统与自然在他的笔下完美结合。这 一时期对自然与传统的转化与再认识,为 他之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守正创新的典范 ——王颂馀先生山水艺术之我见 ​王颂馀 山水艺术 第4张

王颂馀 鄱阳湖畔 92cm×68cm

以书入画,摹写自然

“重、拙、大,我于书画也力追此 境……于笔墨求能质健为妍。”王老在 这句自述中明确了他一生对书法和山水艺 术的追求。书画同源,以书入画是每一位 成功的中国画家的毕生追求。王老画中的 笔墨也随着他的书法用笔而转变,越到晚 年,画中点线全以其书法点线写出,如屋 漏痕、折钗股、积点成线,均转化为画中 树木、山石,尽显博大、古拙之气象,与 灵动的水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达到了 “质健为妍”的艺术境界。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angSongXianShengShanShuiYiShuZhiWoJian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