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16 09:035400
现世之思与人文关怀: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饶宗颐作为中国一代学术大儒,其学术成 就早已响彻当今学术界。而在其治学之路的另 一面,则是给予饶公生命的艺术力量。饶宗颐 在书画艺术方面造诣极深,他10岁学画,弱冠 之年便已懂得书画之道。在饶宗颐的学术生涯 中,我们不难发现,饶公对于艺术的探索从未中 止。  饶宗颐《潮州八...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二、一江两岸:别离与归乡 

除了“登高”与“怀古”,“别离”与“归乡”亦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对经典文化母题,尤其在中 国古典艺术创作中有着丰富的表达,于元明时期 的山水画中更是十分常见,如赵孟頫《水村图》、 倪瓒《江岸望山图》、戴进《风雨归舟图》以及沈 周《京江送别图》等。在饶宗颐对古典文化及美 学传统的领悟与继承下,这一对经典文化母题在 《潮州八景图》亦有着独特表现。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 第1张

饶宗颐《潮州八景图》册之《北阁佛灯》 41cm×32cm 纸本设色

在《潮州八景图》这八幅山水图册中,饶公 基本沿袭了倪瓒的“一河两岸”式构图。在倪瓒 的山水画中,往往近景处为一矮坡,坡上杂树 几株,远景则有远山隐现,远山与近景坡处夹有宽广的湖水。这种构图在倪瓒的画中反复出 现,甚至走向程式化。简洁的用笔加概括式的 构图,成为人们理解倪瓒山水画的经典印象。 

在美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翰看来,这种简单的构 图公式使得画面的设计安排远多过主题的变 化,好似并不实际存在的山水景色,其构成的 要素无止境地重新排列组合着〔8〕 。而在《西湖 渔筏》(图8)和《鳄渡秋风》(图9)中,我们仿 佛感觉到这种图式的再现,广阔的江面将两 岸分隔开来,画面简洁空灵。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 第2张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册之《西湖渔筏》 41cm×32cm 纸本设色

饶宗颐对于倪瓒 的临习可谓相当透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有人曾经把他比之为今日的倪云林〔9〕 。正如他 说:“我是认真研究过元四家的,尤其是倪云 林。”〔10〕 所以,在构图或笔意上近似于倪瓒,是 十分合理的,只不过饶宗颐在倪瓒“一河两岸”的构图基础上,又融入了一些宋代小景画及现 代派画风的笔墨因素。

但这种“一河两岸”式的 构图法与倪瓒之间,是否具有紧密的情感关联 虽不得而知,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能反映出饶 宗颐对离乡之思及乡邦文化的一种深刻思考。 饶宗颐有岭南人身上的强烈的乡邦意识, 对于家乡有相当难舍的情感。乡邦文化,可以说 是岭南地区最为显著的一种民族意识。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 第3张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册之《鳄渡秋风》 41cm×32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明末诗 人屈大均在他编纂的《广东文选》中曾说:“广 东者,吾之乡也。不能述吾之乡,不可以述天下。 文在吾之乡,斯在于天下矣。惟能述而后能有 文,文之存亡,在述者之明,而不徒在作者之 圣。吾所以为父母之邦尽心者,惟此一书。”〔11〕 《广东文选》一书中饱含了屈大均浓烈的家乡 情结与乡邦情怀。

1940年,广东文物博览会的宗旨便是“研究乡邦文化,发扬民族精神”。饶宗 颐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州为岭南大郡,负山屏 海,财富辐辏。饶公虽成名于香港,但对于自己 的家乡却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加之《潮州八景 图》绘于2004年的中秋,已是饶宗颐离开家乡 的几十载,“一河两岸”式构图中隐含着饶老对 “离别”与“归乡”这一对文化母题的表达与情 感期待,也反映出饶宗颐对家乡复杂的乡土情 结与空间想象。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 第4张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册之《湘桥春涨》 41cm×32cm 纸本设色 2004年

从潮州地图上看,韩江将两岸分为东岸和 西岸,而从中国地图上来看,广东与香港之间则 以南海相隔,“一江两岸”总是舍不了亲情与思乡 的羁绊。长久身居香港的饶宗颐曾说:“香港这 个地方,从地图上看,只是小小的点儿,当时它 跟中国学术的关系实在是非常大的,跟我今天 的成就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我经常说,是香港重 新打造了一个饶宗颐。”〔12〕 有学者说,香港既成 就了学者饶宗颐,当然也限制了学者饶宗颐〔13〕 , 这指地域文化上的一种忧患意识。 

翻看饶宗颐的家族身世与人生履历可知, 1949年,饶宗颐自寓居香港后一直忙于教学与 学术研究,诗艺惜于沉寂。直到1960年,他旅居 长洲岛时以五天时间突然作出《长洲集》。其中 有道:“携琴宿双玉籎,环屋涛声汹涌,如鸿号 外野,动我忧思。案上有咏怀诗,乃依韵和之, 五日而毕。……夫百年之念,万里之思,岂数日 间所能尽之耶?但以鸣我天籁而已。”(《长洲 集小引》之二)有学者为此说,《长洲集》中所 表现出来的忧思,除文化忧患以外,还具有多 方面的内容,诸如感时伤世之叹、人生易老之 悲、天涯思乡之苦、寂寞怀人之思,等等〔14〕 。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 第5张

[元]倪瓒 容膝斋图轴 74.7cm×35.5cm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 胡晓明认为:饶宗颐居港时期的忧患是“对于 民族文化遗产的‘孤臣孽子’的心情”,是一种 历史的“大忧患” 〔15〕 。这种“孤臣孽子”的忧患 意识在饶宗颐对传统的理解与描绘中重现。 有学者曾对倪瓒的“一河两岸”式构图作出 情境判断,认为倪瓒重复性的构图背后具有某 种象征和隐喻意味。

倪瓒作为一位遗民画家, 以一江生命之水拉开了此岸凡尘俗世与彼岸理 想的距离,在不相染于尘世和寻求安身立命之 间,“何处是吾乡”成了他在画中的一种孤独思 考(图10) 〔16〕 。而在《西湖渔筏》和《鳄渡秋风》 中,这种对于家乡的期盼以及对理想世间的憧憬 也依然存在。

两幅画面简淡疏朗、平远开阔,只 见近景微风拂柳,江的对面则坐落房屋数间,这 种景象不禁使人想起五代董源画中的一片天真 恬淡和倪瓒画中的极致虚静,它是所有人向往的 理想之地,但又是超越世俗之上的幽隐之地, 更是饶宗颐对家乡的理想幻象和精神场所。虽身处繁忙尘世,但依旧希望在理想的家园中寻 得一份自由与安宁,寄情山水,淡泊名利,这是 饶老于画中所开启的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 

饶公将诗词与画境联系起来,虽身处离乡 的孤独与忧患中,但心灵却早已踏入归乡之旅 或宇宙的深处,变得无拘无束,潇洒自由。亦如 他说:“我根本不会将自己局限于香港这个小 地方。我的词心,与整个宇宙是相通的。”〔17〕 同 样,在《潮州八景图》中,“一河两岸”式的构图 与深切的家园期待,使“别离”与“归乡”这对 传统文化母题在饶宗颐画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时 代性表达与思想拓展。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ChaoZhouBaJingTuCeWeiLi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