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16 09:035380
现世之思与人文关怀: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饶宗颐作为中国一代学术大儒,其学术成 就早已响彻当今学术界。而在其治学之路的另 一面,则是给予饶公生命的艺术力量。饶宗颐 在书画艺术方面造诣极深,他10岁学画,弱冠 之年便已懂得书画之道。在饶宗颐的学术生涯 中,我们不难发现,饶公对于艺术的探索从未中 止。  饶宗颐《潮州八...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三、现世之思:渔樵与幽隐 

在中国文化史上,“渔樵”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庄子·渔父》就论述了渔樵的自由精神。 在《潮州八景图》中,“渔樵”与“幽隐”的历史 原型与文化母题再次显现,反映了现当代社会 转型期间饶宗颐复杂的现世生活与个人处境。 如在《鳄渡秋风》和《西湖渔筏》中就有对 “渔樵”形象的描绘,画中的渔父及小舟形象的原型正取自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但不论是撑 桨而行的渔父,还是停泊于岸边的无人小舟, 都不仅是为点缀画面而存在,更不是现实世界 的纯然再现,而是对山水“渔樵”历史的精神 性延续。东汉王逸说:“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 滨,欣然自乐。”〔18〕 这种隐居避世、追求自由的 渔樵精神开始在纵享林泉的士人群体间传播。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 第1张

饶宗颐《潮州八景图》册之《金山古寺》 41cm×32cm 纸本设色

到了隋唐时期,渔隐诗与渔隐画空前兴盛,“渔 父”和“舟隐”有了更为强烈的文化意指。特别 是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掌政,士人失去了进阶 之身,佛道思想即成为当时士人阶层的思想支 柱。不与世争,随波逐流,保持自由虚静,就成 了当时士人们的普遍心情写照。

因此,画中的渔 樵形象寄托了士人画家对于自由向往的归隐之 情,是画家寄情于山水的情感表达,渔樵形象 最终成为中国艺术史中的一个经典文化意象。 因此,在饶公对元人或倪瓒画法的继承之外, 这种向往自由的士人幽隐观念也被延续下来, 元人对老庄渔樵精神的向往和对禅宗空寂思 想的追求在饶宗颐的画中有着充分体现。 

1932年,饶家曾发生重大变故,继其父饶 锷先生去世后,饶宗颐便开始了客居广州、香港 与桂林的漫长离乡旅途。饶宗颐在《瑶山集·自 序》中曾说:“托微命于芦中,类寄食于漂渚。” 又在《瑶山咏·饶百子》中道:“长啸叫孙登,客 梦落林薮。”离家数载,饶宗颐对故乡的思想 愈加浓烈,这在整个潮汕族群的流动史中亦是 如此。

饶宗颐乡邦山水中的文化母题 以《潮州八景图》册为例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 第2张

饶宗颐 《潮州八景图》册之《龙湫宝塔》 41cm×32cm 纸本设色

有人说,潮汕人一方面背靠厚重的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一方面面对汹涌澎湃的经济大 潮,以他们特有的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在拼 搏中生活着,在生活中拼搏着〔19〕 。在潮汕族群 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因出国谋生、急于接济、从 事商业活动或进行支教而背井离乡的群体,从 潮汕到异邦,潮汕人吃苦耐劳、果敢爱拼且族 群团结的精神广为传颂。

有人说,“海外还有一 个潮州”,但移居海外的潮汕人,仍旧保持着家 族强烈的义务与权利的心理观念。有大量资料 可以表明,潮汕人对国内亲属苦心孤诣、迫不 及待的支援,其广泛性、整体性、协调性非常突 出,显示出中华民族独具的文化心理特征和潮 汕人家族观念中强调群体义务而不计个人权利 的传统观念的承传〔20〕 。 正如在家国危难之际,饶宗颐曾写诗寄予 好友石维岩,题为《寄慵石丈》。

他在诗中说: “先生日日务醍醐,万古诗名属酒徒。道远常 难数字至,春生得见一阳无。凿坯抱瓮今何世, 野柝邻鸡晓自呼。甚欲因公问消息,故乡恐见鬼 盈车。”〔21〕 可见,背井离乡的伤感之苦,正与那 江上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小舟一般,“寄食于漂渚”的渔樵母题在饶宗颐的山水画中得到明 显的体现。亦如有学者认为的那样:“一幅山 水画并不是一种视觉对象或再现物,也不是某 种认知现实的管道,但也不是对隐居境遇铺设 幻觉的工具。在此之前,画景从一开始就关联 到观者所归属的时间处境,涉及观者与周遭环 境所固有的生活联系。”〔22〕 在《潮州八景图》中,观者总是能够体会 到一种平远简淡、氤氲自然甚至具有某种伤感 孤寂的哲学意境(图11、12、13)。

正如饶宗颐 说:“画理与哲学,往往相通。尤以山水画写枯 淡苍莽之意境,令人顿生天地氤氲之概。无垢 道人秃笔破墨写乱峰古洞,上题律句有‘望里 半氤氲,林疏尽白云’。此一例也。……清初画 人,慧解尤胜,弥多妙悟,故方以智作意在笔外 之图,戴鹰阿为象外意中之卷。观道于画,得 其环中。而半千《与胡玉昆书》,更发为浑沦之 沦。

可谓无为而无不为,笔法与墨气融合,致乎 太和。画之极挚,无逾此矣。”〔23〕 “渔樵”作为 中国艺术文化史中的经典母题,从宋元绘画再 到饶宗颐笔下的特殊表达,在传统与现代的思 想承续间,使“渔樵精神”演绎出现代学人真 实艰辛的生命经历与士人情怀。 而不论是出于对家乡的思念,还是对文化 历史的沉思,从饶宗颐的诗词再到其绘画,我 们总是能读出他这一代学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 关怀。

饶锷先生曾说:“夫诗,心声也。声万殊 而为诗之旨趣亦异,或沉雄而悲壮,或冲淡而 敷愉,或婉约而凄情,或诙奇而怪诞,而要之莫 不各有其至。诗之能至者,神与古会,虽语不犹 人,无害也。”〔24〕 饶宗颐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他 将对传统的理解和对世间的思考寄托在诗文书 画上,并提出人的三种境界,即诗人之境界、学 人之境界和真人之境界。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ChaoZhouBaJingTuCeWeiLi_4.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