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女与读书风尚
事实上,仅仅以对“江南”意趣与“文人”品位的追求并 不能促使这一订件方选择订购这样一幅《倦读图》。一位儒生或 士林更可能定制一份山水图轴或花鸟画卷,以托物寄志。于是 《倦读图》的订件方订购的主观缘由便可能倾向于满足个人世俗 趣味。那么这样一位倦怠读书的美人形象,可以满足怎样的观赏 人呢? 1.作为才女与贤妻的女性 画中的女子显然具备阅读能力,然而,在明清社会的普遍观念中,女性一般不被鼓励去接受读书识 字的教育。如在民间流传着“女子无才便 是德”的俗语,该画中的这位女性看似与 这一要求相悖。
事实上对于女性参与文化 活动,并非只有一种观点。现实情况是提 倡学识与贬抑学识二者相互角逐,最后在 争论中丰富了礼教中“妇德”的定义。 明清时期,礼教严苛,女性的行为 规范被约束在“德”“言”“容”“功” 四个方面。在这种严苛的规范下,也出现 了一部分儒家学者提倡女性才识,并为女 性参与文学创作找到一个可接受的社会定 位,他们提出妇言是实现妇德妇道的途径 之一,将诗书才识纳入妇言之中。晚明时 期的叶绍袁更是为女性树立了“德、才、 色”三不朽的新标准。至康熙年间,女性 的识字与否和诗文创作才能已经转化为评 定其是否符合儒家妇德规范的标准之一。 这一转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以至 于,女性的文学创作成就,即“才华”甚 至成为了衡量和评价其品格和道德素质的 指标。 这一种风尚发轫于明代江南地区, 彼时大多江南文人士大夫对闺阁能文表 现出了重视,并予以支持。
诗文才情的培 养成为女性价值中的一项重要培养内容。 并显示出了家族性、群体性的特点。清朝 闺秀文学兴盛,至清中期,文人奖掖闺学 随乾隆鼓励文学的趋势一同上升,至嘉道 年间到达了一个高峰。根据李汇群的整 理,清代几部著名的闺秀作品集都成书于 嘉庆、道光年间,并认为男性文人如此热 切于女性文集的编选,最重要的原因是文 人的“爱才”之心,以及文人与才女互相 体察对方处境而产生的了解和同情。在公 共生活中受挫的文人浪漫化闺阁女性文学 及生活,如同那是一个符合文人出世愿望 下,尘世名利以外的桃源。
此外,在一个 小家庭中,有诗文学识的女性不仅肩负生 养抚育子女的责任,更承担着相夫教子的 角色。由于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可以通过 科举考试得到阶级跃升,而富家贵胄也有 可能随着屡屡落榜而丧失原有社会地位积累,在一个大家族内,有学识的母亲对培 养子女的文化传承有重要辅助作用,“贤 媛”“才媛”得到提倡。延展到家族内弟 兄关系时,才女对家族兄弟的鼓励与支持 更巩固了家族联系。因此,在儒家礼教的 规训范围内的才女,是得到赞扬鼓励的。 由此看来,《倦读图》内的读书女 子形象,无疑满足了部分人对于兼具才情 与美貌的女性的向往。
她的形象不仅恰好 与男性对于博雅女性的理想描绘相吻合, 同时,它也符合了一些闺阁女子遵循儒家 礼教规训塑造自身形象的期望。 2.作为美人的女性 无可避免的,《倦读图》也在一定 程度上体现了对女性的物化观看,当订购 者认同这样一种形象时,也是认同了这样 一种权力关系。这类美人图中被观看的女 性形象在其诞生之初就潜含成为审美景观 的可能。
美人画是仕女画的一个分支,是仕 女画向市民生活下沉、商品化发展的一 个结果。晚明商品经济繁荣,个人财富累 积带来对消费娱乐的热情,狎妓之风盛 行,为妓女画像成为一时流行,唐寅等仕 女画家就曾为名妓题画肖像以及定制美人 图卷,且创造出了一时潮流的“削肩”图 式,他的美人画中蕴含的市民趣味是通过 主角题材世俗化、服饰世俗化、风格世 俗化[10]三个方面得以体现的。其中题材 主角与服饰相辅相成,创造的这种美人 形象,符合当时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地 区,一部分文人贵胄,在奢靡风气的浸染 下,所形成的对女性带有物化色彩的美感 要求。
晚明至18世纪中期的美人图中的女 性主角通常没有具体的描述,以便为围绕 她们构建男性幻想留下更多的空间。高居 翰认为,对于面部的具体化个人特色化的 描写是区分肖像画与美人图的重要依据。 并指出模特儿或许是妾或妓女阶层,而正 妻一般不会成为美人图的主角。[11]对于 美人画来说,画中的美人既是被观看的对 象,也作为被投射观者个人期待的角色,观者在画像的美人身上,既希望获得物理 欲望的满足,也渴望得到精神需要的达 成。
美人成为一个表演者,表演了观者所 期望的美的表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无 论是现实世界的这位实际存在的美女,还 是画像中,这位虚拟世界的美人,都是不 折不扣的男性主体世界中的他者,是为满 足男性主体而存在的客体。
注释
[1][美]高居翰,《致用与娱情:大清 盛世的世俗绘画》,杨多译,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第245页。
[2]王波,《〈观书沉吟轴〉与〈春 闺倦读图〉:中国古代最美读书图研 究》,《图书馆论坛》,2020年第12期。
[3]聂崇正,《清宫廷画家冷枚其人 其作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4年第8期。
[4]杨丹,《身体、空间与想象—— 冷枚〈春闺倦读图〉和清前期闺阁美人画 的视觉语境》,《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
[5]杨念群,《清朝“文治”政策再 研究》,《河北学刊》,2019年第5期。
[6]故宫博物院编,《清代宫廷绘 画》,文物出版社,1995年,第5页。
[7]聂崇正,《清代宫廷绘画机构、 制度及画家》,《美术研究》,1984年第 3期。
[8]李怀、程华敏,《消费分层:一个 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江汉论坛》, 2010年第1期。
[9][美]高居翰,《溪山清远:中国古代 早期绘画史(先秦至宋)》,张坚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22页。
[10]耿明昭,《唐寅仕女画的世俗性 倾向与审美图式》,《美术》,2019年第 6期。
[11]James Cahill,”The Beauty's Face in Later Chinese Painting,” accessed March 21, 2024,https://jamescahill.info/thewritings-of-james-cahill/cahill-lecturesand-papers/40-clp-29-1998-qthe-beautysface-in-later-chinese-paintingq-lecture-atuniv-of-chicago.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ChunGuiJuanDuTuWeiLiGuanGuiGeMeiRenHua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