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自2005年起,先后启动的多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工程,以美术精品展现中国形象,积极助力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袁庆禄积极参与其中多项美术创 作工程任务,完成了多幅历史画巨制。这一阶段的 创作,既体现了画家对画面形式的持续探索和作品 主题的精准把握,更展现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厚表 达。
在此期间,袁庆禄从多个方面对国家重大历史 主题不断深化,开启了他在套色木刻领域艺术探索的 新篇章。 其一,通过“大题材”创作彰显家国情怀。这一 阶段,袁庆禄的艺术探索始终与国家历史、民族记忆 相融合,不断深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艺 术主题,以套色木刻为表达载体,围绕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展开宏大叙事。
其中,《史可法殉 城》(2016,图3)、《长城》(2018,图4)和《广 州起义》(2021,图5)等作品,即鲜明体现了他在 “大题材”创作上的艺术造诣。在这类作品中,袁庆 禄遵循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叙事性原则,但其艺术追求 却超越了对历史事件的直观表达,而是力图通过富有 叙事性的图像语言演绎“大题材”,展现时代的宏伟 画卷。作品立意深远、思想深刻,体现了他对家国情 怀的深刻表达,并引发了观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 的深刻思考。 其二,通过“大场景”提升艺术表现力。
在这些 作品中,一方面,袁庆禄娴熟运用焦点透视等空间 表现方法,通过恰当地处理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层 次,营造出宏大的叙事场景,彰显了沉雄博大的美 学特质;另一方面,他通过精心的画面安排,完善“大场景”的细节,增强作品叙事的连贯性。《长 城》是袁庆禄在形式语言和宏大场景方面开拓的力 作。在结构上,画家以巍峨的高山和连绵的流云为 背景,以蜿蜒伸展的长城贯穿近景和远景,并通过 “大结构”连接“小结构”的方式,营造时空交融 的恢宏画面。纵观全图,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作 品以宏伟壮阔的场景展现了中华民族如长城般岿然 不动的民族精神与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这一艺 术手法在《史可法殉城》中也有呈现。譬如,画面 近景的废墟和战火,与远景中若隐若现的城墙和弥 漫的硝烟,共同构建了一个深邃的叙事空间。前景 的废墟与远景的硝烟形成了巧妙的明暗对比,史可 法伫立于画面中心,错落的光影进一步烘托出这位 民族英雄的刚毅与悲壮。整幅画面通过对透视和光 影的精细处理营构出悲壮的历史场景,突破了版画的平面性限制,有效增强了画作的气势和情感张 力,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三,通过“大尺寸”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uanQingLuTaoSeMuKeYiShuTanSuo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