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艺术社会学视阈下的赵之谦花鸟画色彩研究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24 10:563350
摘要:作为晚清“以书入画”的代表性人物,赵之谦的花鸟画创作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对色彩的运用与 表现风格独具,丰富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美学体系。本文从艺术社会学理论的视角出发,围绕赵氏所处的社会环境 以及艺术家本人和艺术品的接受等方面,探赜促使赵氏花鸟画色彩程式形成的社会审美、人生经历、创作心理等种 种因素,以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创作的风格形成,从而对...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三、从“秾艳”到“古丽”的设色表现 

在社会、人生、艺术的叠加影响下,赵之谦花鸟 画的设色,从前期的“秾艳”逐渐演变为后期的“古 丽”。其善于运用色块与墨块产生强烈对比,以秾艳 的色块和饱满的水墨的结合凸显自己的艺术风格,包 括使用色彩的独特性、创新性,在进一步增强画面的 艺术感染力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美而不娇、秀而不媚 的色彩特质。 

艺术社会学视阈下的赵之谦花鸟画色彩研究 赵之谦 花鸟画 写意画 第1张

清咸丰九年(1859)五月,赵之谦所作《花卉 图册页》十四开(图1—图4),绘有紫藤、荷花、牡 丹、桃花、梅花、菊花、水仙、山茶等折枝花卉,为 其早期花鸟画代表作之一。综观此套册页,用色比用 笔更为突出。设色上,用色秾艳却不落俗;在绘画取 法上,取众人之长,借鉴学习了恽寿平、陆治、周之 冕、蒋廷锡等人的风格;技法上,以没骨画法为主, 双钩为辅;用笔上,以书入画的成分较少,相对来说 较青涩。

例如《富贵昌》一开,以两种不同的色彩绘 有两朵形态各异的牡丹。赵之谦用胭脂、朱鳔、白粉 等色不均匀地蘸在毛笔上以绘制左边势头正盛的牡 丹;而对于画面右边即将谢败的牡丹,其却用墨汁加 少量赭石双勾出来。整体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表现出 强烈的视觉张力,似乎在以设色方式而为自己的悲惨 经历叹息。

同时,他还用多种色彩与不同色相表现物 象及其前后、阴阳向背等虚实关系。或许在历经众多 生离死别后,赵之谦唯有在艺术创作中寻求慰藉与情 感的出口。 《异鱼图卷》(图 5 )作于清咸丰十一年 (1861),为赵之谦在温、闽避乱期间的代表作。该 作丝毫不受传统的绘画范式所拘束,呈现出了独特的 取材和构图方式,并且这种“奇趣”突破了此前的 艺术史经验。[9]卷中分别绘有沙噀、章拒、海豨、剑 鲨、鬼蟹、虎蟹、马鞭鱼、琴虾、竹夹鱼、阑胡、骰 子鱼、石蜐等15种海洋生物;并且在图像旁边,写有 海产名称、捕捉方式等具有考据意味的词句。

这件堪称赵之谦艺术生涯中极重要的一 件作品,兼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 值。与此前多彩的用色方式全然 不同的是,该作整体色彩表现趋 于沉稳、古拙,以墨色为主,仅 以一至两种颜色掺入淡墨作为辅 助。如卷中的鬼蟹、虎蟹,分别 以少许赭石加墨、淡藤黄加墨线 绘制,明显比前几年的花卉用色 更素净;章拒(今称之为章鱼) 以纯墨绘制,用不同的墨色分别 表现了其不同部位的质感。

或许 由于其良好心态,赵之谦总能在艰苦且惨烈的生活中,发现新奇、美妙的对象,并敷以“心中之色”。 赵之谦《葫芦图轴》(图6)作于清光绪五年(1879),为其晚年 “以书入画”的画作代表。画面描绘了茂密的葫芦叶下悬挂3个大小不一的 葫芦的场景。用色古朴厚重,用笔灵活多变,线条老练凝重,极具金石气, 章法富含节奏,巧妙地处理了3个葫芦的摆放位置。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aoZhiQianHuaNiaoHuaSeCaiYanJiu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