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花卉四屏条》尺幅 之大,在赵之谦花鸟画作品中较为罕见。虽无明确纪年,但从综合画风和落 款风格等方面来看,该作应该为艺术家晚年所作。四屏条分别绘有梅花、 荷花、紫藤、牡丹,均为其常画题材。在用色上,色墨交织,已能看出墨 色的占比明显大于其他色彩,且用色古朴沉着,偶用亮色点缀,颇具古丽 之风。
从四屏条的用色布局上来看,呈现出由浓到淡再到浓的节奏感,起 承转合运用得非常到位。另外,细观其所画牡丹的花瓣,边缘有明显的 “线条感”,这并不是传统绘画中先勾线再分染的技法,而是赵之谦特意 用粉撞色的方式,随机地表现出牡丹花瓣的质感。与上述《花卉图册页》 中的技法相比,此四屏条的技法娴熟很多。
由此也能看出赵之谦在创作时 有意识地“经营位置”,足见其构图上的熟练与巧思。总之,此时的赵之 谦已将此前人生的复杂经历进行杂糅,提取养分并将之巧妙地融入自身的 艺术创作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终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结 语
赵之谦不仅经历了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的磨难,也经受了生活的 摧残、情感的磨砺,这些终使其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正是由于 这样的苦难与经历,赵之谦才对生活、对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其花鸟的 色彩风格也由早期的“秾艳”发展为成熟时期的“古丽”。
注释
[1][2][4]陶小军、侯力主编:《艺术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第 9、5、210页。
[3]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冷君、悲庵、无 闷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与吴昌硕、厉 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 画家”。本文以文旅部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朗姿玉畅—— 赵之谦特展”为研究基础。
[5](清)张鸣珂著,丁羲元校点:《寒松阁谈艺琐录》,上海人民美术 出版社1988年版,第150页。
[6]许道明:《海派文学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7](清)赵之谦著,戴家妙整理:《浙江文集 赵之谦集》(第1册),浙 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31—133页。
[8][俄]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7页。
[9]丛涛:《赵之谦〈异鱼图〉的奇趣》,《美术》2019年第9期,第123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aoZhiQianHuaNiaoHuaSeCaiYanJiu_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