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后更字复甫,号白阳、白阳山人、五湖田舍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学画于文徵明,擅长写意花鸟画,以淡墨、浅色随意点染,色墨俱化,自出新风。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

  陈淳的父亲陈钥与文徵明私交极笃。清代张寰在《白阳先生墓志铭》中称陈淳“既为父祖所钟爱,时太史衡山文公(文徵明)有重望,遣从之游,涵揉磨琢,器业日进……称入室弟子”。陈淳虽师法文徵明,但不为其所囿,有“出蓝”之誉。

  《萱茂栀香图》(见右图)是一幅清新淡雅、疏朗自然的画作。此画为纸本设色,纵127.5厘米,横59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图运笔似乎很随便、很潇洒,但细察便会觉得十分讲究。画家用侧锋扁笔连拖带擦勾写太湖石一尊,墨色苍浑、沉着;伸展于石上的枝干以中锋写出,疏斜多姿;栀子花没有晕染,而是以不同墨色的线条勾勒,笔力遒劲,意气酣足;花叶亦以中锋勾出,随之用淡花青色晕染,生机盎然;左下方,以

以淡色阔笔撇出数枝萱草,再勒以中锋线条,飞逸流动;浅红色的花瓣用没骨法画出,疏秀成趣。厚重的太湖石与轻灵的花草形成对比。因太湖石的衬托,观者很容易感觉到花色的淡雅和花瓣的轻薄。此画生动地表现出栀子花、萱草清雅飘逸的神韵,似乎让观者嗅到了花草的阵阵清香。

  整幅画笔势潇洒,墨气淋漓,线条放逸而又细腻、简率而又雅致。可以说,画家以“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明代徐沁语)的笔情墨趣将花草的婉约、灵秀之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画面上方空白处有文徵明题写的五绝一首:“六月炎蒸困,清香自袭人。忘忧偏会意,留伴寂寥身。”这首五绝诠释了此画的神机妙理。

  宋元时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酝酿、萌发期。宋代的花鸟画,勾勒精到,设色逼真。虽然苏轼在“形似”与“神似”的问题上明确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观点,但宋代的绘画还是以写实为主。元代文人画家把“写”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技法和观念上为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出现做了准备。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出现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到成熟的境地。

  陈淳也是“吴门画派”的一位重要画家。他的绘画成就主要体现在写意花鸟画方面。他的写意花鸟画既完善了沈周开创的意笔写生体系,又以大草书法笔意入画,开创了纯水墨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陈淳将书法中的笔法直接用于绘画中,强调用笔的气势。可以说,写意花鸟画发展到陈淳这里,其风格已经比较协调,笔墨也显现出自觉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明代王世贞曾说:“枝山书法、白阳画品,墨中飞将军也。常其狂怪怒张,纵横变幻,令观者辟易。”这里说的是祝允明的草书和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陈淳的花鸟画一般尺寸较大,多在四尺、六尺整纸以上。他的大幅作品所画大都是湖石、丛木、杂花,物象繁多。在大幅宣纸上画这些物象,一般画家会画得很费劲,而他却能轻松自如地将其画出来。不管是穿插组合,还是色彩的分布,他皆能一气呵成。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的《四时集瑞图》四条屏,高丈余,写四季佳木、花卉,物繁而不乱,笔强而不霸,气足而不野,色明而不艳,可见他功力之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大幅设色花卉,描绘了夏日群芳争艳的情景。此画以勾花点叶和没骨法绘出栀子、月季、百合和石竹,配以湖石,敷色略显明丽,是他中年时的力作。

  陈淳50岁后在花鸟画创作上有变法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他多创作水墨作品,运笔用墨也日益纵肆。他有些作品的创作摆脱了物象的束缚,加强了运笔的速度和力度,可以说是以大草书法入画。草书上的深厚功底,促使他由小写意花鸟画向大写意花鸟画变革。从艺术风格上看,《萱茂栀香图》应是陈淳这一变革时期的作品。

  陈淳的传世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竹石菊花图》、《山茶水仙图》,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瓶莲图》、《葵石图》等,藏于天津博物馆的《罨画山图》,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松石萱花图》、《牡丹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榴花湖石图》、《萱茂栀香图》,以及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前赤壁图卷》,并著有《白阳集》。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