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坡下是茂密的禾田,间接表 现了农人丰年的意味。山是嵯峨高耸的山,峭拔险峻,浮岫插天,颇有几许高不可攀的仙境 ;山石松林间,隐约现出皇室宫阙。画有宋宁宗赵扩把王安石的诗句抄录其上的题诗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这样看来,中间一段云霭实则有“天上 人间”的寓意 :帝城有朝阳的恩泽沐浴,民间自有丰年乐业的田园牧歌。有人解释说,马远是在对南宋太平景象作粉饰 ;也有人说马远是在借浮华表象,来隐喻歌舞升平背后潜藏着的深刻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危机。我觉得,还是实实在在的好。无非是画家心中对桃花源式的仙乡乐土的向往。
《踏歇图》,绢本,水墨谈设色, 192.5×111cm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局部
马远的笔法,带有宋代画家共有的恭谨精致。尽管用了水墨晕染, 用了笔触较大的大斧劈,细节的描绘气氛的营造还是很用心的。他用钉头鼠尾描加折芦描法画人物,画 方硬的衣纹转折,以与山石树木笔 法和谐统一。小溪被他用心地曲折 逶迤,在山石、土垄和石桥间委婉地穿过,看出营造的兴味和描绘的专注。画家画了柳树、松树、丛竹 和杂树,渲染时小心地避开亮颜色, 避开树干和山石,在远处衬托出浅色的溪水,显得明净而通透。实实在在的朝代,做事当然用心 ;惟其 用心专注,才可能创造图式,创造 笔法语言,创造意境。
《踏歇图》,绢本,水墨谈设色, 192.5×111cm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局部
此图作者马远在南宋画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任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极受统治者的赏识。人们通常把他与李唐、刘松年、夏圭联系在一起,称为“南宋四大家”。由他们所代表的山水画派,在美术史上称为“院体”。在“南宋四大家”中,如果说李唐是院体的开创者,那么,马远则是最具代表性的院体画家。马远出生于绘画世家,他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都是宫廷画家,而且都很有成就。像这样一门数代均以绘画擅长而且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不仅在宋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足以与之相媲美的,只有元代的赵孟頫一家。 马远的绘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注重章法剪裁和经营,使得作品更加简洁完整,主题更为明确突出。其山水画一般是远山奇峭,近石方硬,远景简练,近景凝重。“其小幅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角,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踏歇图》,绢本,水墨谈设色, 192.5×111cm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局部
宋代山水画家画人物,也是很认真的 :虽是“点景”,但不马虎。 不像当下许多人这般潦草,山水画因为画了可有可无的“小人”,而 显得言不由衷,或者能力低劣。因为宋代山水画家是从点景人物的情 节来构思立意的,面积上虽小,却是画面的主体,一切山石树木云水的布局,一切阴晴雨晦的营造,都 围绕人物而设置、而展开、而刻画。标题也是人物画的标题。除这件作品外,许多山水画的标题都有这样 的特色,如“读碑窠石图”、“秋山问道图”、“春山行旅图”、“清溪流 隐图”、“寒江独钓图”、“华灯侍宴图”等等,大面积山水符号的描绘, 仍要以人物为中心,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创作主旨。
《踏歇图》,绢本,水墨谈设色, 192.5×111cm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局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en-lai-yi-pin-ma-yuan-de-ta-ge-tu_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