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安,别署谷安,室号静斋,1957年2月生于苏州。1971年由钱鉴卿老师启蒙,学习隶书,又经祝嘉、吴进贤等先生指点,转学汉隶。1979年后,从宋季丁先生游。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国安  隶书

然而苏州文化底蕴深厚,传承有绪,人文荟萃。苏州的书家追求高雅,重视积淀。老一辈书家费新我、沙曼翁、祝嘉、宋季丁等以碑入帖,碑帖兼收,成就卓然,给后学者以启示。当下中青年书家坚持碑帖结合创作的已为数不多,并且以清雅风格由碑入帖而有收获者更少,苏州王国安为其中的佼佼者。

国安  隶书

国安早年蒙祝嘉先生指点,从汉隶入手,又随宋季丁先生游学多年,始知书法有“拙”,并在学习创作中,时时感悟。其早年学习隶书,以汉《石门颂》为主,先后临习《杨淮表记》《广武将军》《好大王》《华山庙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 《张迁碑》、秦汉帛书等以丰富变化,同时临摹《散氏盘》《石鼓文》,《泰山刻石》,以增加隶书的古意;正书临习《郑文公碑》兼及《张黑女墓志》《瘗鹤銘》《张猛龙碑》、钟繇《荐季直表》。 90年代开始学习行书,从李北海《麓山寺碑》入,也喜右军之精妙,董其昌之清逸,兼及米芾王铎等,后期比较关注八大、良宽、弘一等,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创作中。

国安  行书

国安貌厚朴而心性洞明,每每临习古代碑帖,力求形神兼备, 故而所临之碑帖少则3-5年,多则10余年,而且选择喜爱的、需要的、进行阶段性的反复临池,在温故知新中渐入佳境。其学书从传统经典入手,取向古朴,基础扎实,不断积累充实。

书法创作多见隶书、行书,虽体势稍有变化,但总体追求古雅质朴,沉着内蕴。隶书以《石门颂》为基,追求率真、古拙,近年作隶平添典雅平和、简朴清逸之美。行书以李北海《麓山寺碑》为基,参以篆隶用笔,大字似近鲁公,点画浑厚、气息流畅,小行书近右军、董其昌秀逸灵动,淡雅蕴籍、疏朗遒劲。近年来,以碑入行,作小行楷,似得古意,近八大,弘一意象,温文尔雅,恬然 萧散。或空灵,或朴茂,渐渐触摸到了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此也许是广涉、博观、锤炼后的偶然所得,更近传统、更近自然,更彰显自己个性风格。

国安  行书

书法之“道”,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其实在求“技”的过程中,通过临习,以经典为师,与古人交流,通过多种书体不同内质的练习,转益多师,深思笃行、兼收约取,在锤炼中功力的日积月累,技法的兼收并蓄,性情的自然流露,厚积而薄发,何尝不是进 “道”之路,是一种进“道”的修炼。国安以虔诚、敬畏之心学习书 法,潜心传统、广泛吸收,不去妄论创新,而日将月就,心中腕底新意自生。

国安  行书

王国安系吴门中青年书法名家,他师承宋季丁先生,取法高古,主攻汉碑。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书法便已屡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摘金夺银,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在艺术上早熟的书法家。然而,这种艺术的“早熟”往往成为一把双刃剑。“早熟”一方面说明了艺术家的功力非凡,但另一方面风格、面貌过早定型也易使艺术家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这种例子和现象比比皆是。王国安显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从数年前他推出第一本个人作品集,到前年后再度汇编结集,不仅勇气可嘉,更是一种自信和自觉,一种对自我的强烈超越。如果说此前他的隶书多为人瞩目和称道,那么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探索、蜕变,他更多地将汉碑的质朴、厚重自然地融化进行书的流动中,于是其行书更加耐看、含蓄,更加富有表现力。还有一点不能不说,王国安始终坚信经典的魅力,坚守和传承着碑帖经典的文脉,不盲目跟风,特别是在当下展厅文化笼罩下“形式至上”的时代氛围中,王国安能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审美追求,这种选择实在难能可贵。

观王国安的书法作品集,此集中作品,更加突出国安的审美理想,静雅、质 简、含蓄、厚朴,小中见大,书中见人。在时下书风浮躁中, 国安能闹中取静,难能可贵。静静品读国安书法,如与书法家同舟俯仰而陶然共乐之。

更多精彩书画内容,更多书画人物介绍,请持续关注:书画艺术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