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于右任创制“标准草书”之意义及其局限性
于右任在政治、教育、书法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其创办报刊宣传民主思想、兴 办学校培育人才、创制“标准草书”规范书写等实践,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元明以后草书渐趋式微,清代碑学兴起并涌现诸多大家,但将草书与碑刻艺术融合 的探索较为罕见。
于右任突破前人藩篱,以“以碑入草”的创新实践为书法发展开辟新 路径,赢得时人高度赞誉。他创制的“标准草书”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享誉海内 外书坛,在书法理论研究与“标准草书”体系构建上成就卓著。刘瑞鹏在《标准与创造 之间:于右任小草书风渊源考论》中指出:“于右任希望通过草书来代替较为烦琐之汉 字,其一方面是草书之书写便捷、简约可应改革之需,另一方面则是可保留汉字文化传 统之精髓,故其所创标准草书社具有鲜明之时代意义。”[14] “标准草书”从历代书法精粹中甄选规范草字,对中国草书进行了系统整理与规 范,不仅为草书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更实现了对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其 问世在当时书法界产生广泛影响。徐利明在《于右任〈标准草书〉略论》中评价:“于 右任主持创制的‘标准草书’,是中国文字史、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发明,是二十世纪 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工程。”[15]于右任一生淡泊豁达,顺应时代需求,为 提高国民书写效率、节省时间,创制出利国利民的“标准草书”,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 统书法艺术。
他的“标准草书”改善了以往混乱的草书书写状况,为草书艺术建立了一 套规范的写法,更加便于人们学习和研究草书。“标准草书”是于右任对书法艺术的重 大贡献,也是中国草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遗憾的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标准 草书”最终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为通用书 写范式,但其所承载的精神品质与爱国爱民 思想却得以永续传承。由此可见,于右任 推动“标准草书”的实践,意义不容小觑。 从实用层面看,这一举措旨在提升文字规范 程度、增强使用便捷性,顺应了时代需求, 不失为一次有益探索。
不过,若从书法艺术 规律审视,其规范化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与草 书艺术自由多元的生长特质形成张力。历史 上,书体若过度强调官方通用属性,确有可 能导致艺术性为实用性让步(如“馆阁体” 的程式化),但“标准草书”并未成为官方 推行的通用文字,因此不应简单等同于“馆 阁体”的异化路径。
于右任曾以“三长”概 括其目标:“利用符号,一长也;字字独 立,二长也;一字万同,三长也。”[1]1于氏 又言:“其致力之由……在使两千余年以来 之国民文化工具,由繁而简……由纷歧而趋 统一,由虚玄而归实用。”[16]实用性确是其 编纂的初衷,但将“标准草书”视作“千字 一面”“违背艺术规律”则失之偏颇。
事实 上,其规范的是草书符号系统与基础字形, 并未完全限制书家的个性表达—草书艺术 的核心在于笔法、气韵的多样性,“标准草 书”的框架反而为初学者提供了入门阶梯, 而非阻碍草书发展的桎梏。 如今对待“标准草书”,可在保留其规范价值的同时激发草书的艺术活力与时代适 应性:继承于右任“易识、易写”的核心 原则,将标准符号作为创作素材而非思想 束缚,鼓励书家在规范基础上探索个性化 表达。
结语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以“易识、易写、 准确、美丽”为四大原则,系统整理了历代 草书,提炼出标准化的符号与书写规则。这 使得草书从个人化的艺术表达转变为更具实 用性的书写工具,促进了草书在社会中的普 及。于右任将推广“标准草书”与救亡图存 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审美性与实 用性的结合,更是爱国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这种将书法艺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理 念,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文化担 当。于右任不仅在草书的规范上做出了前所 未有的贡献,还在草书中引入北碑元素,将 魏碑的方劲与汉隶的朴茂融入其中,创造出 “碑骨草魂”的独特风貌。这种艺术风格与 精神追求,不仅使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享誉中 外,也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右任. 标准草书自序一[G]//中国标准草 书学社. 标准草书:第十一次本. 上海:上海 辞书出版社,2015.
[2]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 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756.
[3]陈墨石. 于右任年谱附手书标准草书千字 文[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5.
[4]刘延涛. 标准草书后序一[G]//于右任,中 国标准草书学社. 标准草书. 上海:上海辞书 出版社,2015:206.
[5]赵壹. 非草书[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 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
[6]陈存仁. 银元时代生活史[M]. 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0:187.
[7]张怀瓘. 书断[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 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66.
[8]于右任. 十九年一月十日夜不寐,读诗集 联[M]//杨中州. 于右任诗词选. 郑州:河南人 民出版社,2018:192.
[9]庞任隆. 中国书法与篆刻[M]. 西安:陕西 旅游出版社,2012:33.
[10]崔瑗. 草书势[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 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6.
[11]孙过庭. 书谱[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 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9.
[12]于右任. 标准草书与建国[M]//于右任, 刘永平. 于右任集.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
[13]于右任. 望大陆[M]//杨中州. 于右任诗词 选.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382.
[14]刘瑞鹏. 标准与创造之间:于右任小草书 风渊源考论[J]. 书法,2023(2):93.
[15]徐利明. 于右任《标准草书》略论[J]. 书 法,2023(2):88.
[16]于右任. 临标准草书千字文自序[G]//徐建 融,刘毅强. 海派书画文献汇编:第1辑. 上 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59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yrbzcszczjqdzsxll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