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作者袁建初

       小小的一枚印章,是篆刻人无垠的梦想野地。刀与石相碰的火花,闪烁出印人的快乐——海宁紫微印社活跃着一群民间篆刻爱好者,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医生职员、干部学生。20多年来,他们以石为友,以友传艺,有的已成长为全国、省级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其作品享誉省内外。

  走进正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展出的“浙江省首届女篆刻家作品展”,整整两层楼里,陈列着一方方精心篆刻的印章,全是她们近期的作品。除了美院专攻篆刻的一拨年轻学生外,还有不少是嫂嫂级的。篆刻作品独立办展的本来就很少,女篆刻家作品展更是从未有过。其中,海宁紫微印社王丽琴、马敏华、黄建娟、高琴、陈蕾彦5位女社员的作品,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他们说,印象中女子学篆刻的很少,海宁紫微印社就占了五席,真是名不虚传。

  上个周末,海宁市紫微印社部分社员聚集在一起,津津有味地交流着各自的新作。有位社员说,虽然我们有的人生活并不富裕,个别社员还下岗了,但是生活只因有了这方小小的印章而变得充实。一枚印章即一方心迹:“他是人民大救星”、“宠辱不惊”、“残花足解愁”……正是他们来自民间的传承,使印章艺术在海宁这块具有古老传统的土地上得以繁荣。

  “真正的印社,必定有一帮热心印社工作、热爱印学艺术的人来做,来自底层的文化自觉尤为重要。”现任紫微印社社长、海宁市卫生局副局长的袁建初分析道,紫微印社之所以能坚持20余年不衰,就是同仁们心中蕴藏着一股坚韧的精神意象,本着对中国印学艺术的执著,在当代文化时空中找寻着陆点与扩张的空间。确实,紫微印社作为基层印社,虽然是一个自发性的群众艺术组织,没有经费来源,没有人员编制,但20年的坚守上靠西泠印社、省书协组织与名家的无私指导与点拨,下靠基层所在地文联与书协对活动的协调与支持。而中间这一块,就是靠社员们的参与热情和对艺术的挚爱,特别是作为印社的领导人,既是学术带头人,又是活动组织者,除了艺术创作外,20年里要拉赞助、搞联络、请名家、办展览……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很难坚持长久的。

  在印社刚成立时,为了给社员们提供发表园地和对外交流的机会,印社创办社刊《紫微印草》。因缺少经费,每一期都是热心的社员义务打印,从不计报酬,至今已出版24期。在海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印社领导克服困难,积极募集资金,已举办了“全国部分城市印社篆刻联展”、“中行杯—海宁市篆刻展览”等。特别是今年1月9日,又成功举办了紫微印社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同时编辑出版了《紫气东来·紫微印社建社二十周年社员作品集》,请专家写了序言和点评,既提升了品位,又拓展了眼界。20年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在印社不断发展的20年里,人才培养也是个关键。印社始终把人才的培养和呵护放到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把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锁定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发展的动力能源,是要社员们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和学术研究不断深入,让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印社这个群体中渐渐形成,让正确的认识不断地带动人们认识的提高,进而带动印社整体创作水平的提高,使印社始终焕发勃勃生机。在这坚守的20年里,印社为提高社员艺术水平,充分依托海宁市书协和张宗祥书画院等艺术载体与场馆,积极组织社员参加各级不同类型的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著名书法篆刻家莅临海宁讲学,使社员们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养,使篆刻创作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在这个具有1450年历史、又曾有张宗祥、钱君匋等大家崛起的地方,紫微印社的社员将自己的学艺过程与跟学名家老师的技艺品行结合在一起,从而在20年民间展事活动与艺术交流中大显身手。他们当中,现有西泠印社社员2人,中国书协会员6人,浙江省书协会员21人,雄厚的实力从中可窥一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十多名社员的作品先后入选国际性与全国性的大展,如最具权威性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与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艺术评展等。尤其是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海宁,一下子有5位社员作品入展,无疑成了当今印坛发展中的一大看点。此外,陈浩、袁建初、陈伯良三位社员,还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自己的篆刻专集,他们为紫微印社的发展与繁荣,书写了粗大厚重的一笔。

  充分发挥印社中坚力量的作用,在海宁开办少儿篆刻辅导,培养印社后备人才。在紫微印社的40多位印人中,已有一帮十来岁的篆刻新苗。海宁市青少年宫老师、紫微印社社员葛曙明和海宁市张宗祥书画院专职书画师李惠明告诉记者,仅在少年宫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跟他们学习篆刻的就不下五六十人。现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的朱乐铨、浙江建筑学院的吴中彦、徐州师范大学的凌振生、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方丹杰等,都是紫微印社的小社员,其中朱乐铨是现在印社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社员,他的篆刻作品在书法报·第三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和海宁市各类书画展览中入展并获奖,成为印社后起之秀的一大亮点。

  如今,这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的印人,对篆刻的热爱却始终如一。他们有的考进艺术院校继续深造,有的去了外省,现任深圳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浩,北京《收藏家》杂志编辑部主任的唐吟方等,虽然工作在外地,但他们仍然是紫微印社的社员,他们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紫微印社。平时谁出了新作品,哪里有展览,他们都会相互通报给就职于海宁市张宗祥书画院、同时也是印社社员的李惠明,“以便积极组织和推荐社员的作品,参加全国各地及本省的各项大赛。”

  为了让这群热爱篆刻艺术的人平时有一个固定的活动交流场所,张宗祥书画院院长王学海索性把“紫微印社”这块业余牌子挂在了张宗祥书画院内,“借助这个平台,可以让社员的作品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和学者的指导。”王学海说,要使社员作品真正成为篆刻艺术,就必须在承继先贤风格中有自己的感悟与创新。这也是紫微印社20岁后再攀高峰的一个高远又艰难的征程。

少年篆刻作者朱乐铨作品《列坐其次》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