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虽然曾几次去俄罗斯举办个人书法展或讲学,也几次感受了俄罗斯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情,但是不久前跟随“世界著名华人美术家环球绘画和平之旅”代表团去俄罗斯访问,著名书法家庄廷伟还是再一次被俄罗斯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敬仰... 书画广角 2017-07-25 12:40 0 1777
南北之书 明代徐渭说:“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于鼓怒也。……南曲则纡徐绵眇,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信南方之柔媚也。”这段话揭示了一个事实,即环境对艺术风格的影响。&nb... 书画广角 2017-07-25 12:35 0 2869
一位“认真”的书法家 近日,由上海市书协和上海市文史馆主办的“海上已故名家任政书法作品展”在上海市虹口区举行。由上海市书协副主席张晓明、任政先生的家属及其部分学生、好友提供的五十余幅书法精品,让人们再次深深领略了任先生精深的书法艺术... 书画广角 2017-07-25 12:30 0 2374
明清篇(之二十三)(67) 阮元灿然碑版动嘉乾,老眼芸台两派传。学重寻根求古法,书宗魏版矫今妍。【阐说】 阮芸台的尚碑之论出炉之前,清代篆、隶已经勃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有志书家对帖学末流的反感心理。帖学之外,另辟蹊径,是他... 书画广角 2017-07-25 12:26 0 1954
煊赫的理论 难副的实践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又称包氏为“包安吴”。这里是宣纸的故乡。在此,李白曾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包世臣乃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 书画广角 2017-07-25 12:19 0 2583
走近经典并超越自我 每个书法家都得面对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问题。今天,传统仍然传递出历史岁月的辉光。但如何使传统和现代在个人心性价值上统一起来,使得书法既有文化本土性,又有当代审美的人类性,从而使书法发散出人文精神的魅力,实在是有文化... 书画广角 2017-07-25 11:56 0 1443
两头纤纤曲有情 两头纤纤曲有情 我思红袖斜阳渡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先生,别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龙梭仙客、三朝老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博学多才,在书画、诗词、鉴赏诸方面都堪称大家。清乾隆元... 书画广角 2017-07-25 11:45 0 2262
中国美术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美术理论要向前开拓,必须清理60年来的一些问题。本文将主要问题罗列如下:没有灵魂的美术史 英国学者波西尔著《中国美术》,用西方学术思想剪裁中国艺术,失之于偏颇。陈师曾著《中国绘画史》,侧重于摘抄文... 书画广角 2017-07-25 11:41 0 2355
“小卒”范敬宜随吴湖帆习艺逸事 当代著名新闻记者,曾先后担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的范敬宜是一位兼擅书画,以儒雅著称的学者。范敬宜生于1931年,江苏... 书画广角 2017-07-24 22:18 0 2123
时代和青春的记忆 30年,无论于人于物,都是一段漫长的时光。这样的时间长度,足以让一个人从风华正茂走入“夕阳红”,足以使崭新的物件成为覆盖着时光痕迹的老器物,而30年前的记忆当然显得有些遥远。 在今年的中秋之日,一件在... 书画广角 2017-07-24 22:16 0 1783
我看“大花鸟画”创作(高清) “大花鸟精神”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郭怡孮先生提出来的。时隔近二十年,在各类美术刊物上,很少有人再提“大花鸟”一词,但走进展厅、翻阅画册,“大花鸟画”却并不少见,且年轻画家的作品居多。 就目前来看,我觉... 书画广角 2017-07-24 21:31 0 11553
李可染和苏州湖笔 也许你不会相信,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在晚年因为没有一支称心的毛笔而发愁吧。在1974年“文革”中,我利用去北京参观画展的机会看望了苏州同乡、著名人物画家卢沉和他的夫人周思聪。当周思聪老师知道我渴望去拜望李可染后... 书画广角 2017-07-24 21:24 0 2560
明清篇(之二十二)(66) 伊秉绶八分豪翰莫争雄,隶圣伊翁气象隆。泯去蚕头销燕尾,苍龙横卧五湖中。【阐说】 隶书史上,自以汉、唐、清三代为著名。两汉时期,隶书自然生长而成,风格多样,蔚为大观,是后世的渊源大泽;盛唐隶书,宽阔端稳... 书画广角 2017-07-24 21:21 0 1951
识高则文淡 意高则笔减 明末清初,政治风云激荡。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有人异军突起,有人身败名裂,多少豪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错了方向,一失足成千古恨。在这个特殊时期,最难抉择的是那些明代官员和其他的既得利益者。程正揆便是如此。 ... 书画广角 2017-07-24 21:18 0 2796
书法,书法…… 话题一 少点儿热闹 时常和工作在辽宁省书协的书友胡崇炜闲聊书法。一次,我讲了一则报上见闻。 一位画家说:“打牌须凑四个人,下棋也得两个人。画画,一个人就够了。一个人做事,没有是非。”&nbs... 书画广角 2017-07-24 21:14 0 2138
温润 细腻 秀雅 静气 初次见面,小珊兄言语不多,只递给我一张名片,名片上印着一幅大写意荷花水鸟图。这幅画虽然以大写意手法绘出,但却没有张大千、刘海粟画荷那般泼墨大写意的豪放粗犷。江苏画家郑小珊的写意荷花多有一种温润、细腻、秀雅之气,... 书画广角 2017-07-24 21:12 0 1640
草长莺飞 春意盎然 中国传统的山水楼阁界画又称“屋木”。因为画家要用界笔、直尺画线,用匀直的线条来表现建筑物,所以这种画法被称为“界画”。最初的界画是建筑物的设计图。明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一书中把绘画分为十三科,其中就有“界画楼台... 书画广角 2017-07-24 21:02 0 2466
话说颜真卿的“身份” 某届全国书展的楷书大奖作品写的是颜体字,由于没怎么读懂颜真卿的《自书告身》,所以书写者把这《告身》割裂后重新组装,竟把颜的“身份”搞得一塌糊涂。书写者写道:“其(指颜真卿)累官至唐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 书画广角 2017-07-24 20:59 0 3072
西泠大儒马一浮 西泠印社众社员中谁的学问最大?可能很多人都会推举马一浮。马一浮幼名福田,后来更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戏称蠲戏老人,1883年生于四川成都,1967年6月2日卒于浙江文史馆馆长任上,享年84岁。&nbs... 书画广角 2017-07-24 20:40 0 5132
美感终必蕴真实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工诗文,精鉴金石、书画,书擅篆、隶、行、楷。“三朝阁老,九省疆臣”阮元清·阮元撰集《经籍纂诂》&nb... 书画广角 2017-07-24 20:30 0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