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涛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讲到了绘画要变法出新的问题。他反对泥古不化,倡导“至人无法”、“借古以开今”。他指出:“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这是说,古人为我们创造的法则详细而具体,是我们学习的宝贵...
书画广角
2017-07-24 00:05
0
6554
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
说起当代吴门画家,现任苏州国画院副院长的山水、人物画名家马伯乐可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具有独立见解的一位。马伯乐画作 马伯乐作画,笔墨厚重,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形成了“格高而思逸,笔妙而墨精”的自家特...
书画广角
2017-07-24 00:02
0
2364
谁来捍卫古人的肖像权?
古人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其实,古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名”,往往还有形象。古时虽然没有照相机,但是却有写真术。而且,古人对自己的形象还是很重视的。 历代帝王、公卿及文人士大夫或是有钱人家,多会请人...
书画广角
2017-07-23 23:59
0
3826
从爆发式性情复归……1
从爆发式性情复归到观复式理性复归1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书法热”,以跨世纪的姿态“热”了三十多年。虽然当下书法仍在“热”着,但是已经有了很多变化,在实践和理论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正在走着一条从最初...
书画广角
2017-07-23 21:50
0
2825
从“工笔”的名称说起
事实上,工整严谨的所谓“工笔”和粗放率意的所谓“写意”,只能指风格而不能指技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北画坛声势浩大的师法唐宋画的“工笔”潮流在50年代悄然消退,首先是因为当时倡导的“现实主义”主张。...
书画广角
2017-07-23 21:02
0
1897
汉字“整形”牵动全社会“神经”
“琴”字的上左“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杀”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历时8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于8月1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44个汉字字形进行微调,并...
书画广角
2017-07-23 20:51
0
1602
构建中国美术的时代品格(上)
新中国美术走过了6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此,笔者力求从发展的角度谈谈对当下中国美术时代品格的一些看法。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上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
书画广角
2017-07-23 20:42
0
1821
当代中国画技术品质的贫匮
从表面上看,花样繁多的技法使当代中国画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但是一旦我们冷静下来就会察觉: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技法大多缺乏耐人寻味的品质。一般而言,艺术品之品质,主要是一种经验的呈现。而这种品质的形成,则是艺...
书画广角
2017-07-23 19:32
0
2057
黄道周书法“不坠佻靡”(高清)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黄道周中进士。和他同时中进士的还有王铎、倪元璐等。这一年黄道周37岁,王铎29岁,倪元璐只有25岁。这三个人都爱好艺术,于是他们格外谈得来,交往比较频繁。他们三人“相约攻书”,共同致...
书画广角
2017-07-23 15:27
0
7345
略谈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
含蓄美是中国古典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书法发展至魏晋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人们对于书法美的特征有了更为自觉和深入的认识。魏晋书法的发展,是与当时社会美学思想的主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
书画广角
2017-07-23 15:14
0
3322
“冷藏”自己的书画艺术家
瞿志豪作品集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工程技术教学、研究和管理,并有多项科研成果面世的大学教授、副校长,这些年,艺术圈外的人很少熟知瞿志豪先生。其实,他在书法、篆刻、国画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同样令人刮目。这是他一直以来把...
书画广角
2017-07-23 14:42
0
1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