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一在创作中巧妙 运用了在典型环境凸显典型性格的艺术创造模 式,表达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性主题,此与 当时“高、大、全”的创作理念拉开了距离,虽淡 化了政治色彩,却强化了人物形象和画面细节 的可感性,突出了人民意识及其时代特有的英 雄情结表现视角,此并非一种纯粹的政治视角 而是一种诗意叙事的视角。 〔4〕
陈白一 金秋唱晚 81.5cm×90cm 纸本设色 1992年
不过,这时期陈 白一的创作意识虽然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 识,但仍然可以看出受到当时新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运动的影响,故而他创作的经典作品既 提升了该时期工笔画人物的艺术水准,同时又 具有便于大众艺术传播的社会效应。2004年, 陈白一再次创作《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第 三稿),此时距离1964年创作该题材初稿时已 长达4 0年,可见其对欧阳海形象的热爱与执 着。
陈白一 蛐蛐 79.5cm×81cm 纸本设色 1991年
陈白一认为:“美术作品和其他文艺作品 一样,要给人以信心、力量、勇气,要使人看了 受鼓舞。我从小就喜欢英雄,像岳飞、文天祥, 读书时我画过多次。参加工作后,我画过罗盛 教、雷锋、欧阳海,群众喜欢这些画,画这些 英雄人物,我也受了不少教育。”〔5〕 这一时期陈白一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让画面更加充满 力量感,受惊的骏马骨骼庞大,从表现手法上 看,2004年所作第三稿的线描更为细劲,在设 色上弱化了现实中的明暗光线对比,画面回归 传统的创作意识更为鲜明。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陈白一带领美术 工作者来到考古现场,临摹和整理了大量出土的 西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资料,在学习中国传统 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考古工作者严谨的工作态 度。
他几乎参与了整个考古过程,并对现场进行 细致有序的写生活动,进而获取数量众多的新 鲜画稿。相关经历最终促使他与聂南溪、黄粹峰合作完成了工笔画长卷《考古新发现》。该幅 具有历史和艺术双重价值的独特题材绘画作品 获得了1979年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的奖项,也开 启了湖南工笔画群体学习传统的风气,同时也为 后期工笔画创作的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
《挑担茶叶上北京》(1974)着重表现乡村广大劳动人 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劳作之余,男女老少聚于 田地,在饭后来了一场即时演唱,有拉二胡的大 叔,有吹笛子的青年,还有以不同大小饭碗为乐 器的众人,他们共同为中间拿扁担歌唱的女青年伴奏。画题《挑担茶叶上北京》实际是一首歌 曲的名字,由白诚仁作曲、叶蔚林作词。
陈白一巧 妙地捕捉了茶叶特产与当地金曲的关联,并用自 己擅长的工笔画精心创作。远处成片的茶园、桃 林与近景的茶树和桃花相呼应,作为时代象征 的拖拉机则隐于人后,起到点睛之用。 1979年,启动改革开放征程的中华大地百 废待兴,陈白一自然也步入了工笔画创作的新 境界。是年,他依照贺龙元帅的原型创作了《任 凭风浪起》,并成功入选全国美展。该作品全 然没有通常革命人物绘画的脸谱化倾向,延续 了陈白一人物画创作诗意化渲染的擅长手法。 贺龙以正面形象示人,右手垂钓,左手抽烟斗, 淡定从容,任凭风浪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henBaiYiYuHuNanGongBiHuaQunTi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