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收藏是张华江的“余事”,从一定 意义来讲,绘画实践也是陈湘波、谢海、 刘春潮三位艺术工作者的“余事”。“拈 弄诗章非俗事”,不止刘春潮写诗,陈湘 波、谢海同样有一颗诗心,而且,他们两 位还长期坚持着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思考 和写作。他们两端深入,一面醉心表达心 中所想,描绘自然的真趣,赞美怒放的生 命;一面浸淫写诗、著文,从纷杂迷离的 创作背后发现和把握其蕴含着的普遍的、 永恒的艺术精神,进而找到了“远方”, 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陈湘波、谢海、刘春潮三位画家皆 饱学之士,他们的著述和文章足以让很多 美术史家汗颜,可以说,把他们列入“新 文人”亦不为过。 邵大箴在《新文人画与传统回归》 一文中指出,画家“必须进行大剂量的传统的文史教育,要使画家们有全面的国学 修养”,他还说:只有对中国传统哲学、 美学和艺术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对西方哲 学和美学做根本性的反思和改造,方有可 能建立属于当代的美学体系。
刘春潮 爱莲说之煌 110cm×110cm 纸本设色 2008年
大画家陆俨 少毕生恪守“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 画画”,他与美术理论家邵大箴的观点是 一致的,认为画家就应该多读书。当年唐 寅的老师是手头功夫一流的周臣,可是, 周臣在当时和后来的影响与唐寅无法相提 并论,究其缘由,因为“雅俗迥别”,因 为“只少得唐生三千卷书”。
唐寅是读书 人,周臣是职业画家,用传统的价值观念 来看,技法的炉火纯青和神韵超逸不是一 个量级,没有可比性,“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这就是文人的优势。 中国画学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 史籍中,被康熙赐称“画状元”的唐岱在 《绘事发微》里开出的书目是这样的: 欲识天地鬼神之情状,则《易》不 可不读;欲识山川开辟之峙流,则《书》 不可不读;欲识鸟兽草木之明象,则 《诗》不可不读;欲识进退周旋之节文, 则《礼》不可不读;欲识列国之风土、关 隘之险要,则《春秋》不可不读。
刘春潮 爱莲说之错 120cm×120cm 纸本设色 2005年
他还提到要读“二十一史”、诸子 百家,然后,自然“胸中具上下千古之 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庄子曰: “人而不学,谓之视肉。”在当下的画 坛,读书之功,世人皆知,但真正读书的 画家寥若晨星,连“学而不行,谓之撮 囊”都是妄谈。 书读多了,读通了,在艺术的王国 里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必然就会自由地驰 骋。
刘春潮 爱莲说之三 24cm×52cm 纸本设色 2020年
陈湘波、谢海、刘春潮的绘画创作是 有双面性的,他们既想把自己纳入职业画 家的行列,又在现实中不得不面对本职工 作的压力,从而被迫选择以画自娱,进入 一种精神解脱且排遣烦躁的“墨戏”与 “清玩”。面对着碎片化的时间,逼仄的 办公场所,精雕细琢、耗费工时的创作只 能退居次要地位,苦中作乐地画上几笔 山水草木,以笔墨之游戏“聊写胸中逸气”,他们徜徉书海,以著书立说与古今 对话——这何尝不是他们的处世哲学,何 尝不是他们的无法言说的无奈之举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ongCeHuaJiangBoHaiChaoHuaZhanShuoQi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