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创作《冬煦——阿尔山不冻河的畅想》之前,笔者对素材稿进行 了反复推敲、调整和提炼,以及对画面的位置经营与图式构思,最终大胆 采用三段式构图,将画面分为近、中、远景三个部分。前景表现不同姿 态的野生黄羊在雪地觅食的场景;近景和中景以不同层次、疏密相间 的雪松形成“U”字形的丛林,在静谧的丛林中排布了5只小山雀。在 层层密布的雪松中远眺阿尔山不冻河,牛群在河中嬉戏,此部分的精 心刻画正是画眼所在,尤其是对牛饮水、吃草的姿态,不同动态牛的 位置与组合,河面上被雪覆盖石头的塑造和水面倒影等细节的描绘。
图2 包雪蕾《天马浴河》纸本设色 215cm×200cm 2024年
笔者把不冻河置于画面中心位置,群山、丛林环绕,将牛群、野生黄 羊、山雀作为点缀,画面营造出动静结合、远近不同、高低起伏、疏 密有致、虚实相生的空间感;在画面五分之三的位置有云气的留白, 使画面生动活泼。远景部分的远山三层叠加、开合分明,远山和天空的 表现技法则与中景部分繁密的雪松丛林形成鲜明的对比,主要以简单、凝 练、概括的大块面烘托出早晨日光洒在不冻河畔时,河面泛起雾气,蒸腾 的水汽与远山、天空相交融,形成浑然一体的画面效果。 在创作中,笔者注重笔墨语言的提炼与创新性表现。
《冬煦——阿 尔山不冻河的畅想》试图打破传统和当下山水画创作惯用程式,融合了 传统中国画没骨画平面化的处理,尝试以淡彩没骨的方法和西画中光与 色的表现来画山水,是笔者在绘画语言上的新探索。这一探索与宋代绘画和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产生内在 艺术精神的契合。宋代绘画在 “格物”“以形写神”等思想影 响下追求“图真”理念,这里的 “真”是画家用画笔书写自然物 象背后“真”的生命精神,是表 现而非再现和写实。例如,南宋 吴炳所绘的《出水芙蓉图》运用 没骨法表现荷花花瓣,且只在外 轮廓线与尖儿部有所强调,内部 的线条不近距离观察几乎看不到 笔迹,这种主观处理使得画面浑 然一体。而法国雕塑家罗丹在绘 画作品中亦弱化外轮廓线、对于 物象以简洁的块面和凝练、松动 的线条来表现。他认为,艺术之 源在于内在的真实和本质,艺术 家通过挖掘生命和事物的内在品 质,就能透过外在的形式触及其 内在的“真”。
其三,在现实主义题材中融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画面有弦 外之响。笔者通过新颖的形式语言技法描绘阿尔山真实景象的同时,通过 牛群的姿态,山雀在松林中的互动,天池、雪地、云雾、坡岸、大松树的 留白,以及画的过程中适当要留有余地而非平铺直叙……诸多画面细节的 处理能够使得观者在看得见的画面中感受看不见的遐想空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DongAErShanBuDongHeDeChangXiangChuangZuoTan_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