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伟秀拔洒脱的书法,让洁、静、清、凉,又荒寒寂寞的画面,多脉脉温情。画这幅画时,弱冠之年的尤无曲,刚经 历了挚爱母亲离世,好友去世,心情处在无以言表的冷寂悲 伤中。长兄尤其伟的题跋,冲淡了画中的寒寂,历经90多个 春秋之后,画上仍弥漫着的血脉温情,无言倾诉着,有情感 的艺术是不朽的精灵。 千古流传的艺术,包蕴着拨动看画人心弦的真情。岁月 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心底的真情永不磨灭,这或许就是不 朽艺术的魅力所在吧。1929年秋,尤无曲考取上海美专,因专业成绩突出, 直接插班二年级。次年黄宾虹、郑午昌等老师,离开上海美 专,在叶恭绰等人的推动下成立中国文艺学院,旨在“为 中国艺术教育开一新纪元,而一洗祖国文艺为西学附庸之 耻”。

尤无曲 长风万里送秋雁 77cm×26cm 1932年

黄宾虹被聘为首任院长,文艺学院招生时称:“本院 以研究关于中国一切文学艺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而尤 注意于人格感化,以期从事美化社会之建设,进而为世界文 艺之辅助……”尤无曲班上的同学几乎都跟老师转到文艺学院了。 蔡元培出席开学典礼,作《文艺教育之宗旨与方法》 讲演,并与文艺学院师生合影留念。蔡元培曾强调“强国 需强种”,大力倡导太极拳,上海美专、文艺学院里太极 拳盛行。老师中有太极高手郑曼青,他后来客居纽约,创 办太极拳学社,广授生徒,是海外极有影响的太极宗师。 

尤无曲的太极拳学自同学黄景华,他是太极大宗师杨澄甫 的入室弟子。晚年尤无曲还每天晨起吐纳,练太极的起手 和收手两式,直到他去世前半个月。 《寒林》就是那时的作品,画的虽是寒林,但画家笔 下的线条,洋溢着少年人的激扬,画里透出勃勃生机,尤 无曲题:“唐以前无寒林,自李营丘、郭河阳始尽其法, 虽技鹿角,搓卉纷拏,而挚裘振领条理具在。庚午三月廿 七夜午无曲作此遣兴并录董文敏公画语一则。” 尤无曲曾回忆,那段青春岁月晚上画画,十点钟熄灯 后,就点蜡烛画,从没十二点前睡的。

尤无曲 结庐在人境 88cm×33cm 1933年       尤无曲 云沉雨意浓 79.7cm×27.5cm 1990年

大家常合作,刻了 方“思微妙室”的印,又称“思美人室”,常盖在他们合 作的画上。睡前还打通太极拳,最快乐的事,通过开到校 外的小窗户,买碗馄饨大家分着吃。 透过这幅画,仿佛可看到1930年代初一群才华横溢的 年轻人,满怀理想和憧憬,研读古人绘画理念,修炼绘画 技法,画到午夜还乐此不疲,好不自在。 《骑驴少年顾永惍》是尤无曲罕有的人物画,画作潇 洒生动充满趣味。顾永惍是尤无曲中国文艺学院的同学, 顾永惍的祖父顾桓讬,是尤无曲的二舅和山水画启蒙老 师。

这幅画尺幅很小,尤无曲用带湿的浓墨,画出毛驴的 脑袋、四肢和尾部,驴身坐人的部位用淡墨的线条勾出衣 褶的下部,衣服的上部在空勾的线条内,轻抹了两笔掺点 藤黄的水绿,脸部淡墨轻勾,头部用带湿浓墨画出发髻, 寥寥数笔骑驴的翩翩少年跃然纸上,画罢落款:“辛未元 月无曲为永惍造像。” 难能可贵的是画上有老师和同学6人的题跋。翁养 初:“骑驴故事前则有张果老,后则有韩祈王,今则又有 顾子永惍,吾不知顾生志趣在神仙耶、在隐逸耶,抑别有 所在耶?辛末孟春翁养初题。”

郑曼青题:“此尤生其侃 戏为顾生永惍作骑驴小影,颇似在灞桥风雪中归,驮得驴 背诗思意,似之作以天灵胜耳,当有出人头地也。浮丘漫 识。”许徵白题:“浮丘者,永嘉郑曼青也,善诗能画, 吾之友好,所题鼓勇后进,其侃勉旃。永惍其侃同学于此 益见沆瀣一气,聊志数语以归之。廿四桥头客。”帝公 题:“车水马龙非素志,漫从驴背见天真。”万曜西题: “骑驴一客独寻吟,传出騒人万古心,不著(着)灞桥与 梅雪,为从弦外蓄余音。”子元题:“顾君年少耽咏吟, 策为遨游物外心,漫说江南春色好,相将梅雪结知音。永 惍仁兄属题造像谨次曜西兄韵,愧未及其什一也。愚弟子 元。” 画裱后老师张红薇题:“顾君年少多才思,内蕴精华 人未识,别有天趣寄毫端,水墨烟云自超绝。兴来骑驴学 郑虔,豪吟江上独清发,阿谁输入丹青笔,风度翩翩更卓 越。顾君、

顾君好励磨,大好年华,努力多,努力多,莫蹉跎,读君画为君歌,我歌君意云如何。辛未夏四 月愚厂女史题于海上。”同学杜小甫题签:“尤无 曲为永惍造骑驴小影,辛未四月,阿二题签。” 一幅画,师友7人题跋,加上画画的尤无曲, 题签的杜小甫,集9人之精神,极尽风雅。其时尤 无曲、顾永惍都才20来岁,才情、抱负和胸怀,在 笔下、在师友的评价中跃然纸上。这幅画显现出师 生融洽的学习氛围,那段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岁 月,尤无曲遇到一批立志振兴中国绘画的师长,并 在他们教导下刻苦学习。

文艺学院开设的课,有王 国维的《人间词话》,黄宾虹、郑午昌的《绘画理 论》,还有如何题画跋的课程等。尤无曲不仅从老 师那里学习绘画技艺,更得到画技以外的熏陶和磨 砺,学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老师郑午昌发起成立蜜蜂画社,尤无曲被吸 收入社,多次参加画社的雅集和展览。社会上的画 展,老师也带他们参加,这是老师对他们艺术的认 可,也是老师对学生们的提携。 尤无曲毕业后,中国文艺学院因经费原因停 办,民国知识精英振新中国画的“优才计划”夭折 了。毕业的尤无曲,成为这个计划最完整的受益 人和最直接的薪火传人。约50年后,尤无曲古稀变 法,创“笔墨水融”说,将中国画用水的理论和实 践提到新高度,开创了新水墨时代,被认为是对中 国画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不可估量影响的画家。

民国 知识精英振新中国画的“优才计划”也算是获得成 功。 毕业后,尤无曲过上了宁静闲散的诗画生 活。《拟石涛上人法》,画于1932年夏天,从诗人 郭可守诗中,可看出尤无曲那时的生活状态,《赠 尤无曲十八韵》:“南州游学识君颜,君才卓荦不 可攀。丹青直入倪黄室,落笔云烟指顾间。自题秀 句追右丞,诗中有画尤为难。亦工篆隶称能手,郑 虔三绝君尽娴。忆昔良辰度芳陌,北园花开约往 还。徘徊柳岸醉东风,清溪一曲听潺潺。绿茵草地 相趺坐,遥对云山心自闲。黄昏荡桨公园外,泛舟 濠上月初圆。

薄暮灯明同入市,高楼呼酒倾杯欢。 畅饮既醉各自去,沿街灯火渐阑珊。君年长我五六 载,爱我犹如幼弟看。余初学画苦无法,请持尺素 倩君删。君于六法有深诣,情重于艺授不悭。今春 一罢归田里,守拙深居但闭关。独学恨少他山助, 昏灯夜雨读书艰。清晨独起步花前,惟听山鸟鸣官 官。此时忆君心何似,深山听涧日潺湲。遥卜君在 华萼楼中事,临窗新画一幅巨然山。” 作为南通城屈指可数的画人,尤无曲在诗书 画的氛围里怡然自得。刘振缨、卢国俊、顾永惍、 郭可守是时常往来的友人。 

《长风万里送秋雁》纯以水墨画出,用笔简 练,意境高远。一座只露一角的高山下,一排帆未 升起的木船,停在有杨柳树的岸边,山崖一半处一排鸿雁正展翅飞翔,画家描绘了深秋黄昏江边的景 致。画罢又请两个朋友给这幅画题跋。 刘振缨题:“平远似石田,萧散似云林,雅纵似 北苑,秀润似南宫。画此四家之长,出以新意会以天 机,岂后海上甜俗魔境之画师所能几及?同观者宗子 美璇也。无曲道兄嘱题,壬申冬刘振缨。”题跋里提 到的同观者:“宗子美,璇也。”是画家刘子美。 卢国俊题:“画之雅俗不在功夫之浅深,而在读 书之多寡,文家不离乎道德其文斯重,画家不离乎文 字其画斯雅。故先儒之论文则曰:‘文以载道。’赏 鉴家之论画则曰:‘画贵有书卷气。’君子之为学以 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 何益哉。

此亭林论文之言也。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 此关系人之学问品谊。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 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此蒋骥论画之言也。可见画 之一艺固不能离乎文,亦有合乎道也。独怪今之论画 者往往舍此不言,非以板木为工,即以鲁莽为老。求 其合乎古法而得象外之趣者殊不多见。吾通自李苦李 而后,今乃有尤无曲、顾永惍、徐敬之三人可谓划俗 入雅矣。无曲是帧偶然落笔动合于古,笔墨疏淡则本 云林意趣,超逸则类新罗。所谓善摹古人者在脱化不 在形似也。倘非读书有得曷克臻此,漫缀数言以答雅 命。

无曲兄以为何如?壬申冬卢国俊题。” 尤无曲青年时代两位朋友的题跋,可看出张謇 振兴南通的时代,青年人对品格修养的注重,虽生活 在小城南通,但上千年的美术史尽在视野里,提起前 贤,随手拈来如数家珍,虽很年轻,见识气度却有世 界之眼光,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刻的见解,非凡的学识 和蓬勃的朝气。 

《结庐在人境》是尤无曲1933年的佳作。画上长 兄尤其伟题了陶渊明两首诗:《饮酒·结庐在人境》 《饮酒·秋菊有佳色》。 并跋:“无曲、永惍曾见鹰阿山樵有此作,以淡 墨钩石骨笔简而味厚,其超逸深入元人堂奥,心爱好 之乃相与商榷,为背临一通深憾不逮原本苍古,然予 心许之矣将付裱,背为录靖节诗二首于端并志,作是 幅之始末云。癸酉重阳后三日逸农书于华萼楼。” 这幅尤无曲和表侄顾永惍的合作,可见他俩功力 的深厚,不拘泥于原作的笔法,以清代画家的构图, 元代画家的用笔,画晋代诗人的意境,天才的想法, 融合的能力让人惊叹。

画面用笔浑然一体,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看不出合作的痕迹。尤其伟的题跋, 蝇头小楷笔笔如刀,有金石之味,题跋内容有文学性 又具艺术性,在隽永的书法,平实的解说和经典的诗 句演绎下,汇3人才华及古人智慧的作品,达到完美统 一。 风华正茂的岁月里,尤无曲过着“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诗画生活,散淡而逍遥……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