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经》图的流变
自汉代起,中国绘画开始有意识地 与诗歌逐渐融合,诗人揣摩诗意形成诗 意图。汉代独尊儒术,多以汉画服务于政 治教化,此时“汉明帝雅好画图,别立画 官,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辈,取诸经 史事,命尚方画工图画,谓之画赞”[4]。 《诗经》作为五经之一,是汉代取诸经史 的重要绘画题材,以图释诗开始出现。
宋 马和之 豳风图·东山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东汉时刘褒根据 《诗经·大雅·云汉》的诗意内容,绘成 《云汉图》,且“人见者觉热”,又依据 《诗经·邶风》的诗意内容,绘《北风 图》使“人见之觉凉”。两图的题材皆取 自《诗经》,尽管两图终未传世,但不失 为最早期的有文献记载的《诗经》绘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士人思想在 这一时期得到解放,文人开始关注绘画 的审美功能。西晋陆机认为:“丹青之 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 香。”[5]魏晋文人主张亲近自然、放怀天 地,刘勰于《文心雕龙·明诗》中强调: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 水方滋。”[6]此时,山水画已从作为人物 画的背景中渐趋独立,开始体悟山水空间 性灵与个体精神的契合,而《诗经》多以 自然山水景物为意象来抒情寄意,遂《诗 经》也是魏晋画家所钟爱的题材。
东晋明 帝司马绍擅书画,绘有《毛诗图》二卷和 《豳诗七月图》。及至唐代,《诗经图》 较前代创作减少,但官方修撰《毛诗草木 虫鱼图》二十卷,惜已佚。南宋时期,马 和之奉官方之命作《诗经图》,达到一个 难以企及的高峰,但最终绘事未竣而卒。 后世多摹马氏作品,但多是由个人创作的 《诗经图》,少有成规模的《诗经图》创 作,直至清乾隆年间,皇帝敕命绘制完成 《御笔诗经图》,但也多摹补马和之的作 品,这也是诗经图史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诗 经图创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KongJianYiJingShiYuXiaDeShiJingWenBenJiQiTuXiang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