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饱湿素妆墨淋漓丨蒲华的写竹之神与吟竹之道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9-11 12:34310
心理学把人的情绪强度、运动速度 等方面所表达出来的特点,称为人的气 质,而中国绘画中的气质,指的是一种精 神,一种驾驭并超越自然造化的文化精 神。欣赏蒲华的墨竹,必须从文化精神和 水墨气质两个方面着眼。 中国传统绘画以竹为例,通俗的章 法程式中要画出竹的高洁清华与万种风情 实为不易,画出竹的“文化精神”与“水 墨气质”更是难上加难。&nbs...

心理学把人的情绪强度、运动速度 等方面所表达出来的特点,称为人的气 质,而中国绘画中的气质,指的是一种精 神,一种驾驭并超越自然造化的文化精 神。欣赏蒲华的墨竹,必须从文化精神和 水墨气质两个方面着眼。 中国传统绘画以竹为例,通俗的章 法程式中要画出竹的高洁清华与万种风情 实为不易,画出竹的“文化精神”与“水 墨气质”更是难上加难。 

饱湿素妆墨淋漓丨蒲华的写竹之神与吟竹之道 蒲华 墨竹画 第1张

蒲华 每日报平安图 1869年 嘉兴博物馆藏

清代末期,随着西方文化、民主意 识的传入,中国文化精神受到西方资本 主义思想的冲击,人们开始对千百年来的 封建文化持怀疑态度,在这个新文化孕育 时期的前夜,作为一个画家,一方面要维 护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一方面要突破晚清 正统派陈陈相因的风气。既要顺应历史潮 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又要恪守传统, 学古而不泥古,面对残酷的现实必须做出 选择。这个时期的上海,便相继出现了虚谷、任伯年、蒲华和吴昌硕,他们既从中 国古典文化中汲取精华,又从传统笔墨里 吸纳文化精神,既坚守传统诗、书、画、 印等养分,又注重个体涵养之功所散发出 来的水墨气质。 

在这样的历史转折时刻,蒲华,作 为生活难以为继的落拓画家,是否对社会 的变革、文化思想的演变有敏锐的感觉, 也许并不见得。但蒲华作品中自我独立的 意识,尤其是画竹时的自由挥写,标志 着他对于自我人格的纵逸不羁,对于内心 情绪的真诚呼唤,对于浪漫主义的强烈表 达。被封建文化压制了千年的自立性、创 造性、精神性,终于在蒲华的墨竹创作中 得到自由的挥洒。 从蒲华自拈诗“立志栽培心上地, 间居涵养性中天”中,我们可以体会他耕 耘的辛苦和收获的乐趣,其诗告诉我们: 作为一名画家培植之心和涵养之功的重要 性。

一生卑微的蒲华自谓培植之心壁立千 仞,也谦称涵养之功必有已超越者。一生 凌云亦无心的蒲华并不自恃高超,诚如竹 之品德,半生寄人篱下的蒲华,其精神所 寄予的就是竹的清洁高华之气。 蒲华是个情绪型画家,心情佳时, 笔随情生,兴之所至,率意涂抹,皆是妙 构。心绪不快时,随笔挥洒,草率而为, 点缀黏滞,聊作应酬,这也大大地增加了 我们对蒲华作品研讨的多方面依据。蒲华 笔下之竹,苍老的、青嫩的、雨后的、月 下的、经霜的、飒风的,既有通天达地贯 穿整幅的,也有石旁水畔摇曳生姿的;既 有疾风劲草淋漓酣畅的,也有潇洒出尘墨 气鲜活的。

其抒写之痛快淋漓,结顶之精 妙无极,组合之自由不拘,境界之高格出 尘,读之如饮醇醪,如入化境。 蒲华写竹借助羊毫蓄墨多、墨色变 化丰富的特点,笔含饱水,快笔直写,一 扫前人谨小慎微,不敢饱墨挥写的程式化 局限,按照自己的心性写竹之质,而非状 竹之形,又充分利用自己草书运笔的兔起 鹘落之姿、风驰电掣之态,任性通变,因势利导,任情所至,振笔直挥。

他通过饱 满的墨色入纸,将瞬息万变的水墨效果, 笔笔生发出千枝万叶,乘兴挥扫,撇捺 直勾,淋漓酣畅,雍容大度。悬笔中锋, 干枝直冲,撇叶如刀斧下斫,风雨骤至。 他笔下之竹,或一竿通天,以一当十;或 三五出之,开合随意;或丛篁怪石,收拾 得体。寓冲和于劲利,含婉约于峻直,绝 不拘滞于局部之雕琢,虽粗枝大叶而法备 气至,虽寥寥数笔而汪洋恣肆。

传统题 材、通俗技法在他的笔下得到新的生机、 新的律动、新的品格,从而诞生新的生 命。这些外在的特点和本领,都因为有了 内心的文化精神而元气充沛,了无挂碍。 也正因为胸中有竹,才使蒲华画竹从不计 较竹的自然形象,而直取竹画之神理逼肖 的水墨气质,也使中国写意墨竹达到极 高境界。

他有首题竹诗,写出他的胸中意 趣:潇潇风雨入秋多,吐出胸中墨几何。 一片凉声惊午梦,竹间丛翠湿岩阿。 蒲华曾在《文苏余韵》册页题跋中 对画竹的程式化作出匠心之述:“画竹之 法,须从介字、分字、五笔、七笔起手, 所谓整而不板,复而不乱。竹干须劲挺有 力,忌在稚弱。小枝则随手点缀,无须黏 滞。然必悬臂中锋,十分纯熟,庶几有笔情 墨趣,不落呆诠。

由法而化,雅韵自然,切 不可失笔墨二情也。”蒲华之述说明中国 绘画的高度自由,正是基于程式的约束, 而熟练巧妙地运用程式,是作品优劣的关 键途径。由郑板桥写竹之理诗推而论之: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 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熟时是生时。”也是 同理。 蒲华豪迈雄健、率真快捷的笔性, 酣畅多变、燥润随意的墨象,旷朗通 达、贫贱不移的人格,使他笔下的竹, 既不同于文同、苏东坡的静穆,也不同 于吴镇、郑板桥的劲挺。他的不同于前 人的画格,正是由他的人格所致,精神 所达。使得他笔下的竹,由文人的高洁 走向平民的质朴,由画竹之神走向写竹之品、吟竹之道。 

蒲华能将墨竹写出意气风发之感, 实在是其内涵气质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所 致。他的竹,无论是简约淡泊的笔墨情 趣,还是博大精微的品格气象,作为竹的 文化属性——高洁、虚心,它本质上是和 蒲华的感情世界相贴切的,蒲华内心与竹 的品质是有共鸣的,而且,这种共鸣并不是每个画竹的画家都具备的。

正因如此, 也只有像蒲华这样的天性和悟性,才能在 旧题材上画出新意境,才能撇开旧程式, 不拘于旧成法,独以自我的用笔之法,自 由的用墨之神,法为我用,不求定相。内 既自得,外不矜持,一管在握,左开右 合,随意挥洒,一片天机,充分彰显蒲华 胸怀磊落、鲜活奔放的灵性。

众所周知,蒲华喜画竹石,晚年尤 爱画竹,自号种竹道人,其竹画疏淡有 节、苍老横斜的姿态正是蒲华人生境况的 写照。盖心中有竹,方下笔有神,风雨自 生。这既是修心修笔的一种过程,同时也 是蒲华精神寄托的一种象征。在水墨交融 的过程中,呈现了他孤傲、自香、有节、 有义的士大夫情怀。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PuHuaDeXieZhuZhiShenYuYinZhuZhiDao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