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冬日,皑皑雪景在艺术家笔下 被赋予了强悍与雄壮的特质。如果说范 宽《溪山行旅图》是通过高大的纪念碑式 构图营造扑面而来的压迫感,那么李天锁 的山川雪景则通过对山体线条与块面的塑 造,创造气势雄强的浑厚壮观景象。更出 彩的是,在艺术家笔下,积雪的覆盖不仅 没有柔化壁立山川刚硬的线条,反而强化 了其“大开大合”的雄强特质。
李天锁 凛凛然之一 纸本设色 68cm×46cm
艺术家以 大斧劈皴的变体来构造立面山石,而以类 似米点皴的处理方式借留白来表现顶端平 面的积雪,二者间强烈的对比使得山体块 面转折极其明确。当这种组合方式被成套 地运用于画面之中,艺术家又通过控制对 比的强弱来将它们按需分配于画面的前 景、中景和远景之中,更有夸张处,远景 甚至只以淡墨晕染,这样便渐次产生了一 种透视上的景深,将观者视线引向目之 所及的最远处。这样,在雄强之外,一 种“悠然见南山”的视觉体验便自然产生 了,并且原本矛盾的二者在画面中互不冲 突,相辅相成,实为艺术家之巧思。伫立 画前,那种灵魂超脱般的静止和凝结随着 视线深入遥远的彼方。
李天锁的第三种雪景风貌得益于太 行山之外的西北雪山冰川采风开悟,雪 盖冰封的悬崖峭壁在李天锁笔墨下,气势 雄浑之外,更多了一份历经岁月的苍茫之 感。艺术家以参差错落的皴法密集地排布于岩壁之上,浓墨重染沟壑之奇特幽深,运用土 地的颜色和水墨渲染,通过“留白法”来表现山 坡处的积雪。
李天锁 凛凛然之二 纸本设色 68cm×46cm
计白当黑所体现的朴素辩证哲学观 在此为画面增添了特殊的艺术趣味。由于重峦叠 嶂,使山川呈现分层式的独特面貌,覆盖在山体 上的积雪也连带着充满了层次感。艺术家巧妙地 以不同的渲染方式来划分“白”的不同层次,微 妙把握墨色的浓淡深浅。近看细节,浓墨与淡墨 之间自然衔接,几乎不见挥洒的笔墨痕迹,在自 然舒畅之间充满平淡天真之趣;远观画面,远近 山川的空间层次使得画面整体意境苍茫深远,在 静态的荒寒冷寂的整体氛围之外,更具一种磅礴 雄浑的动势。 凝结是此刻的凝结,在李天锁的画前,好似 一切时间凝固停止,一切喧嚣皆已不再,从而将 人带回本真,显然是其匠心独运的体现。
正如我 以往评价他的创作时所言,李天锁的美学观是单 纯而朴素的,他的画中万物生长尽在旷野之中。 他的雪意山水以生命为中心命题,在对万物的观 照中重新发现自我生命价值,我们在他笔下的寒 山枯木之中,能够直接感悟凝结在画面之中的那 份萌动与生机,而这种生命力量,仿佛下一刻 就要迎来爆发。“笔墨当随时代,笔墨更应当随 生命”,于此笔墨与时代、与生命自然自在地契 合。以这种艺术生发升华方式,艺术家带我们重 新发现了自然的永恒。
参考文献
[1]方闻,《宋元绘画》,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7年。
[2]班宗华,《行到水穷处》,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3]石守谦,《风格与世变》,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8年。
[4]朱良志,《惟在妙悟》,北京大学出版 社,2020年。
[5]李天锁,《空山不逢人 心静似太古》, 《美术观察》,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