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诗心艺境 ——中国画观点视野下的诗意画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06 09:28400
2.诗意画及一些杂想 作为中国古诗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双 重爱好者,画者感到非常荣幸能有机会接 触这两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并将二者融 合。中国文化极为重视传承,这与其他文 明有所不同,但是中国文化又是活着的古 文明,这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永远在 涌动的活力。在画者多年的绘画生涯中, 每每对书画艺术感到困惑、不得前行的时 候,就采用描绘唐人诗意...

2.诗意画及一些杂想 作为中国古诗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双 重爱好者,画者感到非常荣幸能有机会接 触这两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并将二者融 合。中国文化极为重视传承,这与其他文 明有所不同,但是中国文化又是活着的古 文明,这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永远在 涌动的活力。在画者多年的绘画生涯中, 每每对书画艺术感到困惑、不得前行的时 候,就采用描绘唐人诗意画的方式磨砺自 己,并因此总能对艺术产生新的理解。可 以说唐诗滋养了画者,也是画者在学科之 外的老师。 不仅中国画受益于诗歌,书法艺术 与诗歌结合得更多。

诗心艺境 ——中国画观点视野下的诗意画 中国画观点 诗意画 张风塘 第1张

张风塘 秦时明月 纸本设色 63cm×63cm 

在当代,书法的实用 性已经褪去,人们对书法的艺术性欣赏点 只剩下线条、章法等要素,对此内容现在 暂不做过多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诗词, 尤其是唐诗就经常被用来选作书法作品的 书写内容。可以说对很多书法作品来说, 诗词内容是整个作品的骨架,而书法艺术 本身则是建构在这个骨架之上的肌肉。皮 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书法来说,诗词的地位尤为重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先贤之述备矣,唯愿后 学能继续在诗意图这片土地上耕耘下去, 继往开来,为中国画的繁盛各表自己的独 树之枝。 

注释 

[1]徐悲鸿,王震、徐伯阳编,《徐 悲鸿艺术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370页。 

[2]衣若芬,《“文图学”就是看世 界》,《社会科学报》,2019年。 

[3]史正浩,《宋代金石图谱的兴 起、演进与艺术影响》,南京艺术学院博 士学位论文,2013年。 

[4]叶维廉,《叶维廉文集》卷四,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6—280页。 

[5]李浩,《唐诗美学精读》,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0页。 

[6]赵静文,《诗与画的相互渗 透》,《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6 月,第267—268页。 

[7]庞秀成、刘莉,《学术话语二元 构成视角下的中国翻译绘画类比》,东北 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 5期,第142—143页。 

[8]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 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 第3、20、56页。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iXinYiJingZhongGuoHuaGuanDianShiYeXiaDeShiYiHua_4.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