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我看李宝林先生的山水画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11 11:54270
自然中的 山在画家眼中各有属相,或雄,或险,或 奇,或秀,而李先生偏重表现山的博大与 雄强及山的力与势,让人眼中有对美的欣 赏,心中更有对崇高的礼赞。尤其,他对 西部雪山情有独钟,看看《疆山铁铸》 《西疆雪》《大山回响》《气壮昆仑图》 《灵峰骨韵图》等作品中那些山,或峰雪 纷呈,或巍然屹立,或巅临天穹,其形象 分明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民族特质...

自然中的 山在画家眼中各有属相,或雄,或险,或 奇,或秀,而李先生偏重表现山的博大与 雄强及山的力与势,让人眼中有对美的欣 赏,心中更有对崇高的礼赞。尤其,他对 西部雪山情有独钟,看看《疆山铁铸》 《西疆雪》《大山回响》《气壮昆仑图》 《灵峰骨韵图》等作品中那些山,或峰雪 纷呈,或巍然屹立,或巅临天穹,其形象 分明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民族特质、英雄 情结的意象化。

画中笔墨结构很现代,但 依稀隐现唐宋山水的疏影。大山回响,有 如雄浑、悲怆的交响曲,绵延出他好多的 记忆和联想,从大海到大山,那些或近或 远、恢宏、高远的影像满置他的内心世 界。我看过他写的文章《我与大山》,他 将这些情愫真实地写出,又真实地画出, 且不厌其烦地画出,笔的力和人的情跃然 纸端,激扬着自我,感动着观者。

我看李宝林先生的山水画 李宝林 李宝林山水画 第1张

李宝林 气壮昆仑图 137.5cm×69.5cm 2014年

我问过 阅历尚浅的年轻画家,他们直言,虽然自 己在笔墨上的修炼有限,但能领略李宝林 先生画中笔墨气象和意境的感染力。 欣赏画是见仁见智的事,满足所有人眼光的画从来没有。传统山水画自宋元 以来一直是用繁复的笔痕、浓淡的墨韵变 化来塑造画面形象,至“四王”,笔墨的 讲究与局部精微达到极致,“笔笔看”与 “应物象形”理念派生出的笔墨和符号程 式形成了山水画表现与观赏的基因,进而 演化成各种风格的笔墨路子,笔与墨并重 或权重成为历代画家的选择。看重墨的一 路:龚贤的画是积墨数遍,黑墨浓郁厚重 而不失韵致;黄宾虹舍符号重墨趣,“墨 团团里天地宽”,局部的斑斑墨渍已几尽 抽象;李可染则加强了浓墨在纸上的渗 蚀和分量感,枯笔挤压的运笔用墨法亦使 墨的表现更具凝厚、多变的效果,这对当 代画家的用墨产生较大影响。

再看李宝林 先生的画,他把对笔墨的表现与欣赏限定 在满幅最浓重的墨色中,最满、最黑成一 大看点。黑是色中之极,其最具抢眼的张 力,成为他作品的典型特征。他还将传统 的符号、皴法转换或消解,在整体单纯的 结构中,以运笔用墨的力与势去塑造形 象。我趋同他的极致手法,我流连那类作 品;铿锵扑面的大山,墨色醇黑而通透,画面黑与白、浓与淡交织互补的对立统一 法则让力道劲健的笔痕、墨迹在宣纸上渗 透、扩张和凝聚。而皴、擦、点、染、积 的笔墨互动产生充分的质材效果──枯涩 与润泽两极交融,使浑然的画面远望可以 得其势,近观可以取其质。

我看李宝林先生的山水画 李宝林 李宝林山水画 第2张

李宝林 大山回响 245cm×122cm 2005 年

画中墨痕凝聚 的机趣暗示着物象的显晦,这变化中有人 驭和天成,这不是抽象的墨戏,而是对山 水意象、画境的营造。其实看似单纯的墨 象在表现形象结构与笔墨关系上有极大的 难度,须以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力支撑,有 些人画大写意只见满纸墨渍漫漶,笔与墨 混沌,形与象莫辨,是法度和内敛不到之 故。

李先生在难度中着力,他苦心经营, 探寻将笔墨造型往视觉张力拓展的无尽可 能,以最大内力的笔墨来塑造山水形象, 在山水中见笔墨,在笔墨中见山水。 或许是美术界重写实与绘制的倾向 侵蚀之故,对于山水画的欣赏大多趋同 在览景与趣味的功能上,而对笔与墨的表 现性特质少有意识和体现,画家往往在烦 琐的形象绘制过程中,失却了对笔墨张力 与总体势向的把握,画丢掉了最核心的东西,自然让人印象平平。再来看李宝林先 生营构画面的思路:抓住人和留住人,简 略的画面形态应和了人的视觉有将对象简 化的本能,醒目的类似几何状的外形有利 于观者对形象的快速辨识,以获得瞬息的 审美映像。

当然这种不规则几何形块的运 用还来自他毕生对造型与构成的理解与提 炼,看得出他的造型由繁到简以至极简的 变化过程,画家只有达到至高的艺术境界 才不会囿于眼中的自然,才能将自然形态 转化到艺术形态,以心中优选的形状来表 现最能触发视觉神经、渗透心灵的山水形 象。

然而这最简洁的形状也是最整体的墨 象,它避免了琐碎细节的牵制,最有利于 笔与墨在生宣材料上的随情发挥,生发出 至微入妙的山水幻象。这种讲求整体墨象 的表现打破了被奉若圭臬的“笔笔看”定 式,无疑是对大写意山水画式样的当代诠 释。李宝林先生作品的视觉张力还在于他 的用线。

我看过他写篆书,行笔极慢,极 限灌力,力渗纸背,刚中藏柔的笔画激越 人的眼目又渗透到心底,那不是物理概念 的力,而是意念的,心理的,暗示与象征着自然生命的力,他将这种书写的线条用 于画面,铁画银钩力写高山、峻峰,突兀 画中的线即铁骨铮铮的山,这线的质、山 的势与人的情共同构成作品的“风骨”, 观画者势必会产生心理互动。

自然中的一 切形态式样都是力所塑造,而作为表现性 基础的力亦起到优先的视觉感知作用,表 现与象征,使李宝林先生的山水观得到完 美阐释。看他的画,不在“卧游”,不在 把玩,在于情感表现与笔墨并重的画境格 局和山水画意象表现的大气场。李宝林先 生的运笔用墨支撑着他的山水画理想。 在一次活动的旅途中,我与李宝林 先生同车邻座,聊及画画的事,他说道自 己由于年龄和身体的不便少了深入自然体 验和写生,觉得有欠缺。我窃想,正是与 自然一定的物理距离,或更使他自由地将 记忆中的现实山水在大脑中编辑,更有利 于他作画中主观地、大胆地发挥。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oKanLiBaoLinXianShengDeShanShuiHua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