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性的绘画作品
除了传统构图和技法的山水和花卉 作品,徐世昌还有诸多实验性的绘画表 现,以其三幅作品《双桂图》《松芝图》 《梧石图》为例,画中树干的排布和描画不再是传统对于树的创作范式,树形笔 直,他没有有意隐去这部分较为“无趣” 的部分,也比传统树干的描绘少了很多迎 合范式审美的夸张细节添加,直接描画, 更为写实。
徐世昌 松芝图
《艺林月刊》第34期
横笔描绘树主干的阴影块面, 使得树的主体更为浑圆,同时只截取树干 立地面的部分,树冠罩于画面顶部,不完 全呈现于画面内部,为防止单调和头重脚 轻之感,徐会巧妙地利用石头和草地做垫 压,关于这点的处理,《松芝图》比《双 桂图》给人的观感要更为稳固,《梧石 图》更为自然。
徐世昌 梧石图
《艺林月刊》第71期
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花卉 树石的描绘方法,在构图上并非徐世昌的 独创,历史上描绘树下空间的作品并不在 少数,如李唐的《采薇图》和杜琼的《万 松山图卷》,但《采薇图》本身便有人物 作为视线的主体,更多的树下空间作品为 防止无趣,常会范式化处理画面中出现的 树干,使之虬然多姿,呈现苍翠之感,如 杜作一般,相较而言徐世昌创新后的树干 则充满另类的意趣,笔直向上,更为年轻 有朝气,和徐悲鸿极写实的树木风格有异 曲同工之感。
徐世昌 水竹 人蜀葵堂幅 纸本设色
《艺林旬刊》第34期
虽然这些画作因树干细节的缺失而显得单调稚拙,但能看出处于中体 西用思想下的徐世昌对于文化的多样性一 直处于积极接受的态度,他心态开放,并 不守旧,对西画风格有一定的欣赏和接受 能力,对于用阴影块面进行写实的画风如 何应用到花鸟树石的描绘上进行了思考, 并做出了探索。
传为徐世昌的绘画流传于后世的并 不少,以上仅分析徐在世时已见刊发表的 作品,从绘画技法和探索范围看,已经 可以代表徐世昌绘画作品的基本面貌, 其他传世作品此部分不再进行赘述分析。 由上文可见,无论是山水、花卉还是其他 实验性创作,徐世昌绘画总的特点是“清 雅别致”。
前人评价他的作品“平淡天 真,意趣高古;笔锋凌厉,状如削玉; 诗画相映,书画同体;神韵相连,清爽 不凡”[8],可表溢美之情。而这种风格的 形成不光取决于作者的绘画功底和书法造 诣,也是得之于他对人世经历的感悟,特 别是他晚年寓居天津后那种恬淡的生活和 平实的心态。
注释
[1]叶刚侯,《徐世昌的晚年生 活》,《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天 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94页。
[2]章用秀先生认为徐世昌的书画应 从1922年寓居天津为分界,但根据《韬养 斋日记》的记录,徐世昌开始大量记录作 画应是从1917年底开始。
[3]此作亦发表于《湖社月刊》,标 名为“徐大总统山水”。
[4]徐世昌,《元逸民画传》,1925 年,第37页。
[5]章用秀,《总统画家徐世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63页。
[6]同上,第67页。
[7]郭则沄,《序》,《海西草堂题 画诗》,1937年,第1页。
[8]章用秀,《总统画家徐世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69页。
参考文献
[1]章用秀,《总统画家徐世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 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 辑》第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XuShiChangWanNianYuJinShiQiDeHuiHuaZuoPin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