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以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实践为核心的考察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9-06 15:50480
四目前,学术界对徐渭绘画艺术的研 究多侧重社会学意义之下的绘画美学考 释、风格形成,讨论的是思想性、艺术性 等较为宽泛的话题,“对徐渭画作的中国 画本体语言的研究分析,以及对规律化 的绘画元素归纳总结的较少”[11],而对 徐渭“以书入画”思想的关注和认知更 是不足。潘天寿 接天荷叶图 纸本设色 137.5cm×272.5cm 1960年 浙江...

目前,学术界对徐渭绘画艺术的研 究多侧重社会学意义之下的绘画美学考 释、风格形成,讨论的是思想性、艺术性 等较为宽泛的话题,“对徐渭画作的中国 画本体语言的研究分析,以及对规律化 的绘画元素归纳总结的较少”[11],而对 徐渭“以书入画”思想的关注和认知更 是不足。

以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实践为核心的考察 大写意花鸟画 接天荷叶图 第1张

潘天寿 接天荷叶图 纸本设色 137.5cm×272.5cm 1960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事实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都有一次大规模的“以书入画”思潮—— 这其中,既包含谦卑地尊重历史线性发展 的初心,又囊括试图超越过往的抱负和野 心。如前文一而再,再而三提到的苏轼;如疾呼不入晋格皆下品的米芾;如“舒 徐之气,萦纡顾盼间,极密处却仍然疏 宕”[12]的赵孟 ,如提倡书不宗晋终入野 道的王铎,等等。 自谢赫提“气韵生动”起,“气 韵”就被历代艺术家、理论家进行了各种 演绎。至明清,“取韵之风”日盛,一边 是文征明、陈淳、徐渭、董其昌朱耷高 举高打的“以书入画”,“取韵”是其必 然;一边是三流画家甚至不入流的画家 片面地强调气韵,而忽视对物象本体、 艺术法则的把握,让气韵二字成了他们 画不好的挡箭牌,所以,导致了明清两 代画家一直在气韵如何生动、骨法如何用 笔两个矛盾端摇摆。董其昌说:“气韵不 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13]

支付0.2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支付查询订单

吴昌硕绘画艺术达到 炉火纯青的境地阶段大致为65岁至以后, 在此阶段,他的篆书实力也到了无人出其 右的境地,即便是临石鼓文,也能在稳 重、典雅、古朴中增加些许吴氏独有的苍 润烂漫的气息,这一点再反哺到绘画实践上,创造了以“重”“厚”“拙”为特点 的金石绘画笔法,把以金冬心、赵之谦为 代表融金石书法于绘画的潮流推向了新的 高度。吴昌硕之后,书法、篆刻俱佳的黄 宾虹、齐白石、潘天寿亦在以书入画之路 上多有作为,使得“金石大写意”成为20 世纪美术史中一个重要的章节。 

余论

显而易见,研究大写意绘画首先就 要研究以书入画的史实和图式,研究以书入画事实上就是对书法的笔法和绘画 的笔法的深入追问。举一个例子,“笔 法”是沈尹默论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基 础,审美的问题都是其次。他认为:“要 论书法,就必须先讲用笔……不知道用 笔,也就无从研究书法……故第一论笔 法。”“进而论笔势,形势已得,必须进 一步体会其神意,形神俱妙,才算能尽笔 墨的能事,故最后论笔意。”[15]同时, 沈尹默强调笔法的技术指标就是“点画无一不是中锋。因为这是书法中唯一的笔 法”,就是“当写字行笔时,时时刻刻地 将笔锋运用在一点一画的中间”。[16]

即 要笔锋在笔画的正中间运行,写出的线 条圆润厚实、丰盈饱满。沈尹默不画画, 但是,与他旨趣相同的白蕉是一位丹青 好手,他的兰花和他明快清新、淡净古 雅的书法一样,笔笔中锋,逸气逼人,在 “金石大写意”的大环境中是一股清流般 的存在。 套冯班《钝吟书要》“书法无他秘, 用笔、结字耳”的句式,其实,大写意绘 画在今天所碰到的瓶颈无非也就是用笔和 造型。

以书入画的问题说到底就是“用 笔”的问题,尽管“骨法用笔”不仅仅 局限于字面上的“用笔”二字。清朱履贞 《书学捷要》对“用笔”研究最为用心、 用力,无奈其法书水平虽不是不忍卒读, 亦算是三流之外,所以,他的“不方则不 遒,不圆则不媚”“风神骨格”等颇多独 具匠心的理论后世理论家引用的兴趣并不 大。或许也可以这样讲,书法水平高才有 “以书入画”的资本,如果不是赵孟 , “方知书画本来同”也只是姑且一说。

注释 

[1]谢海主编,《亚洲的艺术态度 2013@当代水墨艺术联展(香港)作品 集》,东八文化出版,2013年,第9页。 本文写作承谢海先生提供文献和指瑕,谨 致谢意。 

[2]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编,《翰 墨文心——中国画学的传承与发展》,中 华书局,2015年。载孙晓云、周京新、徐 惠泉主编,《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创作与研 究系列·第3辑·马鸿增卷》,江苏凤凰 文艺出版社,2018年,第11页。 

[3]马鸿增,《马鸿增美术论文集》,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载孙晓云、周 京新、徐惠泉主编,《江苏省美术馆艺术 创作与研究系列·第3辑·马鸿增卷》,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第96页。 

[4]吕明翠,《写画的人生——从策 划“江波海潮”画展说起》,载张华江主 编,《江波海潮——张华江 陈湘波 谢海 刘春潮艺术作品展作品集》,天津人民美 术出版社,2023年,第7页。 

[5]康有为,《康有为墨迹选》卷 二,中州书画社出版,1917年。载岭南画 派纪念馆编,《国画复活运动与广东中国 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5页。 

[6][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 年,第288页。 

[7][8]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五 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4页。 

[9]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 吉林出版社,1998年,第461页。 

[10]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 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25—126页。 

[11]庞鸥,《陈淳、徐渭绘画风格成 因分期及鉴定依据》,载南京博物院编 《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 译林出版社,2017年,第217页。 

[12]蒋士铨著,邵海清校,李梦生 笺,《忠雅堂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3年,第2390页。 

[13]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转引 自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出版 社,1998年,第599页。 

[14]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 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载《中国学术思 想史论丛》卷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159页。 

[15]马国权编,《沈尹默论书丛 稿》,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岭南美术出版 社,1981年,第3页。 

[16]沈尹默,《沈尹默书法漫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第66页。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DaXieYiHuaNiaoHuaChuangZuoShiJianWeiHeXinDeKaoCha_4.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