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势象”的解析
上文提到,吴大羽将“势象之美”描述为一种隐 晦的、难以捕捉的视觉美感。吴冠中认为,势象“当 指‘象’与‘势’之结合或默契,应是具内涵的抽 象,立足于造型格律的写意”[26],“象,形象,融进 了势的运动,人间形相在心魂的翻腾中被吞吐,被变 形了”[27]。聂危谷则认为,势象即“与抽象性相同的 动态之意象”[28]。但是,若要探究其审美特征,还须 对“势象”做进一步的阐释。
在中国历代书论和画论中,对于“势”和“象” 的单独提及比较多见,而作为一个新的审美词汇, “势象”不仅是吴大羽首次提出,而且解读“势 象”,或成为理解吴大羽绘画艺术的关键。 唐代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写道:“颉首四 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 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29]此为目前所发 现文献中关于“势”“象”二者最贴合的记载。
图9 吴大羽《色草1》布上油画 54cm×39.5cm 约1980年
结合吴大羽从书法艺术中所寻得对“势象之美”的 阐述,不难发现“势象”虽为一词,却为“势”与 “象”的复合之意。 单纯从字意角度来看,对于“势”的解释主要 有以下几种:其一,“情势、形势”“势头、力量的 趋向”;其二,“盛力,权也,从力”[30]。从以上解 释以及结合吴大羽对于“势”的形成的认识,即“形 的变动,力的变动,达到势的阶段”[31]来看,其中 “形势”“力量的趋向”更为贴切。“形势”“力 量的趋向”,是对“势”的一种抽象性的解释。那 么,其特审美征如何?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中 分别以蔡邕的《篆书势》、崔瑗的《草书势》以及 《古文书势》《隶书势》来品评书法。
卫恒以“势” 对不同书体进行概括,与魏晋时期人们欣赏书法的 标准密切相关,“在这时期,关心书法的人有一共 同的观念,就是认为书法的美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这标准就是自然”[32]。例如,《篆书势》中形容 书体为“扬波振撇,龙跃鸟震,延颈胁翼,势欲凌 云”,“若行若飞,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 《草书势》中形容书体为“兽跂鸟跱,志在飞移, 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图10 吴大羽《无题59》布上油画 53cm×38cm 约1980年
从中所见,无论是篆书势 还是草书势,二者之“势”均是比拟于自然之物, 且具有飞跃、凌空、遨游、奔驰等运动之特征。除了书体之势以外,“势”的特征也体现于笔画之势 和书人风格之势中。例如,在笔画之势中,晋代卫 铄在《笔阵图》中写道:“‘丶’如高峰坠石, ‘一’如千里阵云,‘丿’如陆断犀牛,‘㇏’如 百钧弩发,‘⺄’如崩浪雷奔,‘’如劲弩筋 节。”[33]从中可见,其笔画之势皆具有动感、速 度、释力之特征。
在书人风格之势中,王羲之书势 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卫夫人书势如插画 舞女,又如美女登台;嵇康书势如抱琴半醉、咏物 缓行。[34]根据人物性格来分析书势,此“势”除了 具有“跳”“舞”“抱”等动感特征之外,也蕴含 “卧”“浮”“缓”等静态、舒缓之特征。 除书论方面,“势”在画论方面也多有体现。
比如,顾恺之在《论画》中写道:“寻其置陈布势, 是达画之变也。”[35]王微在《叙画》中写道:“夫言 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36]梁元帝萧绎在其《山 水松竹格》中写道:“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 横。”[37]从中可见,上述中的“势”主要指局势、 阵势,其意重在布局。
图11 吴大羽《无题128》 布上油画 41.5cm×32cm 约1980年 北京势象空间
顾恺之在《画云台山记》中写道:“使势蜿蜒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38]姚 最在《续画品》中评袁质《庄周木雁》《卞和抱璞》 二画写道:“笔势遒正。”[39]荆浩在《笔法记》中 归纳“四势”,即“筋、骨、肉、气”;石涛在《苦 瓜和尚话语录》中写道,“夫画……山川形势之精英 也”,“山川,天地之形势也”[40]。
这里“势”之含 义与上述书法中“势”之含义相类似,即指蕴含力量 的、自然的一种具体形态或体势。 总之,无论是书论中的笔画之势、书体之势以 及书人风格之势,还是画论中的布局之势,抑或是映 物取势,甚而是以势喻物,可以看出,“势象”之 “势”的特征具有多重性:其一,具有飞动、速度和 释力的运动感;其二,具有岿稳、息停和遏止的静态 感;其三,具有徐缓、流曲、回旋和蜿蜒的卷舒感。 所以,“势象”之“势”,不仅单指一种动态或动 势,而是指蕴含运动感、静态感和卷舒感的一种富有 情感力量的、自然的态势。此外,这种态势有无形与 有形、宏观与微观之分。
以上探讨主要围绕有形的、微观的态势。那么,何为无形的、宏观的态势?美国“海夫纳”画廊代表 在采访吴大羽时问道:“怎样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 性?”吴大羽答道:“艺术作品的时代性用四个字 可以概括:动、力、势、变……势随形象变,事实 上形象结构之外,也有势。时间不会停留,艺术也 不会停留。”[41]吴大羽立足于时代,认为每个时代 的艺术趣味、审美标准以及艺术美的领域均在不断扩 大,所以不能断定历时较久的艺术作品属于陈旧的、 过时的,也不能断定当下的艺术作品不如从前,这是 由于无形的、宏观的、变化的时事态势,也即时势 的影响。所以,此“势”含有时势的含义。
而对于 “象”而言,概括而来,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自然之 象,即物象;营造之象,即意象。显然,吴大羽提炼 的“势象”属于后者,它是从主观营造下的字符中提取 而来。势由象生,象随势成,前者之象主指物象,后 者之象主指意象。
综上所述,从构造而言,“势”如筋骨,主其内 在结构;“象”如血肉,主其外在语言,二者相辅 相成,合为表里。就视感而言,“势象”是吴大羽 通过对比中国书法艺术和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进而 提炼和归纳出来的具有中西审美特征的视感词汇, 它不单指一种具有动势或动态的心象呈现,也指一 种蕴含有运动感、静态感和卷舒感的、富有情感力量 的意象表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MeiYuDaiZongJiaoLunWuDaYuDeShiXiangZhiMei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