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 面,他致力于通过艺术揭示和颂扬美;另一方面,又 无法对现实的苦难与丑恶视而不见。这种冲突在他作 品中充分展现。他用精致笔法勾勒抗战时期战士与知 识分子英勇智慧的形象,又以沉重色调描绘战争的惨 烈无情。其历史画《正气歌画意》描绘了苏武牧羊的 场景,通过大量留白,凸显其孤独而又坚守不屈的爱 国精神,呈现悲壮之美。
而在描绘颜杲卿时则展现出 血腥场景,颜杲卿被绑在石柱上,舌头被钩断,最终 惨死。这些血腥残暴的冲突性场景,与传统文人追求 的优美、和谐、含蓄的审美理想形成鲜明对比。正是 在这种冲突中,尹瘦石的作品体现出悲怆之美。他将 传统文化与抗战精神紧密相连,既展现个人立场,又 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在艺术价值与抗战叙事之间取得 平衡。
作为抗战时期文艺创作的重要代表,尹瘦石的 作品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英勇抗争与团结一 心,不仅记录了抗战的艰辛悲壮,也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状况,为后人了解 和研究抗战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结 语
在尹瘦石创作的抗战人物画作中,历史人物形象 突破了传统古典意象的界限,转化为随着时代语境发 展而不断被赋予新意义的开放性文本,这使得传统的 士大夫精神在抗战时期得到了新的延续与释读,同时 为尹瘦石创作的抗战现代肖像画赋予了历史内涵。
尹 瘦石不仅扮演了历史的记录者角色,作为一位具有先 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他积极参与抗战宣传,是现实政 治活动的参与者。在这一时期,尹瘦石实现了从传统 文人画家向革命历史画创作者的转变。这种转变,恰 恰构成了其艺术创作更新并推动抗战文艺发展的重要源泉。
注释
[1][23]尹瘦石:《谈道济和尚——石涛》,《狮子 吼》1940年创刊号。
[2]宜兴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印:《著名书画家 尹瘦石》,宜兴市文化印刷厂1999年版,第232页。
[3]丰子恺:《看了尹瘦石的画》,碑文存于尹瘦石艺 术馆,1945年。
[4][15]刘开渠:《尹瘦石与现代历史画》,碑文存于 尹瘦石艺术馆。
[5]翦伯赞:《尹瘦石的历史画》,《新华日报》1945 年10月28日。
[6][17]徐悲鸿:《尹瘦石之画》,《新华日报》1945 年10月25日。
[7]柳亚子:题尹瘦石《屈原》诗文,1953年。
[8]田汉:题尹瘦石《屈原》诗文,约1942年。
[9][12]柳亚子:《尹瘦石的画和人》,《华西晚报》 1945年10月16日。
[10]魏华龄:《桂林抗战文化史》,漓江出版社2011 年版,第383页。
[11]周钢鸣:《诗歌创作的几个问题》,《中国诗坛 (广州)》1940年第6期,第6—8页。
[13][14][18]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编:《广西抗战》,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 114、184、190页。
[16]朱荫龙:《尹瘦石画展先睹记》,《大公报》 1944年4月18日。
[19][20]朱荫龙:《瞿、张二公殉国史画》册页5、9释 文,1944年。
[21]李济深:《李济深诗文选》,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5年版,第9页。
[22]李筱桐:《祖国山河无限好,英灵永可慰重 泉》,《团结报》1983年10月8日。
[24]茅盾:《“柳诗”“尹画”读后献词》,《新华 日报》1945年10月25日。
[25]叶以群:《重庆的剧运回顾》,《文学创作》 1943年第1卷第6期,第119—121页。
[26]田汉:《一九四一年文艺运动的检讨》,《文艺 生活》1942年第1卷第5期,第4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nShouShiGuiLinShiQiKangZhanRenWuHuaYanJiu_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