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磨砺 孝亲成学
与周其凤见面交流过的人会感受到,这位以化学家成 就事业的北大老校长坦荡真诚,始终保持着一种淳朴清澈 的风格。这首先要归因于他的家乡亲人,涵育了他人生的 精神气质底色。 1947年,周其凤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困的山村。儿 时的贫困磨砺了他的意志品格,激发了他不懈奋斗的绵绵 动力。 “小学时我根本就没有毛笔。我上小学时写字是用 石笔,在石板上划字。我家很穷,没钱给我买纸笔。家境 好些的同学有的已经有自来水笔了。我一直用石板石笔写 字,直到小学五年级,我妈才给我买了一枝蘸水笔,花了 一毛七分钱。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用了一天就丢 了,回家挨了一顿打;我很委屈,就像往常受到委屈一样,哭着跑到了村里一位孤老太太家里。老太太很慈祥, 和我母亲同姓吴,对村里的孩子很好,对我更是特别亲, 我有事没事常常去看望她。
老太太煎了个鸡蛋安慰我,第 二天还给我买了一枝同样的蘸水笔。这件事让我终身感 念。”讲起这段儿时的故事,周其凤仍不胜感慨。 看过周其凤书法的人会感叹于他的工稳、规矩,一以 贯之的雅正。对此,周其凤对笔者说:“小时候当然上课 有课本,但那时的纸很金贵。没有纸,就用石板写。用石 板写有一个问题,就是速度慢。直到现在我写字速度都很 慢,但是一笔一划很认真。这就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从小 写字就规矩。” 学费难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山窝窝里的穷困家庭。靠挑 山货赚点脚力钱,东拼西凑才勉强支撑了下来。
周其凤 行书 自作诗《老树吟》 60cm×80cm 2023年
周其凤的 高中阶段则要感恩浏阳一中提供了助学金。后来,周其凤 考上了北京大学。 “我是第二十五任北大校长。所有北大校长中,恐怕 要数我的家庭背景最为贫困。考上北大,我连鞋都没舍得 穿,光着脚从老家走了两天才走到省城去赶火车。” 周其凤的父母亲均已过世,他亲生兄弟三人,另有一 个弟弟是他母亲收的义子。他成为北大校长,两个弟弟仍在老家务农,其义弟则在江西铜鼓汤里做景区开发。 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母亲。对母亲的 爱和感恩是他书法创作的重要精神来源。他的多篇诗文与 书法创作,常常能看到母亲的影子。
例如,他在回忆家乡 一处古石桥的诗作《风门口古石桥》中写道:
危崖蔽日罡风起,急雨推波恶浪翻。
跨涧石桥宽二尺,归家曲径隔千山。
顽猴至此皆心颤,壮士临之亦胆寒。
敢忘儿时多往返,亲娘抱我渡难关。
长大后,周其凤求学和工作繁忙,经常很长时间无法 去看望母亲。2002年,母亲80大寿时,因工作未能回家祝 寿,他心中一直深感歉意不安。2012年7月13日,母亲年至 90,他终于回到湖南浏阳老家为母亲祝寿。他长跪在母亲 膝前痛哭流涕,母子二人抱头流泪,在场者无不动容。 在迄今创作的所有楹联作品中,他最满意的一副也是 献给母亲的。
待之以敬 无意于佳
对于书写和诗文创作,周其凤有着明确的审美标准和 自家的理论思考。
他说,写字并不只是文科生的活动,理科生写字有理 科生的特点和优势,因为理科生更严谨,擅长推理,逻辑性 更强。这些特点落实到笔下,讲究规矩规范,注重章法。 “我在书写对联时,尽量符合传统要求。现在很多人 不讲规矩,在用韵上也不讲究。我尽量用平水韵,特别注 意入声字。普通话没有入声字了,容易出错。” “中国人要尽量把中国字写得好看一点,这是每个中 国人的责任。字的背后是学养。创作楹联也一样,一定要 按照楹联的规矩来,要讲对仗,要符合规范,还希望能有 些味道。楹联是重要的文学形式,要张贴出来,如果不好 的话,会污染人家的耳目,会给人错误的引导,所以要非 常慎重,要待之以敬。” 如果说有什么艺术创作理念,周其凤认为首先要讲 规矩,合章法。更重要的是,创作心态应该是“无意于 佳”。无论书法,还是诗词楹联,乃至歌词,都如此。 2023年,周其凤创作了一首歌——《无意》。
周其凤 草书 得无所得 34cm×136cm 2025年
后来还 由专业的作曲家谱曲,并由歌唱家演唱。他把这首歌词写 成书法,在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的一些展览中展出,受到观 众普遍点赞。 “这首歌词包含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我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认识。”创作灵感源自苏东坡书论“书 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院士告诉笔者。“无意于佳”,有 时候反而可能“无意而佳”。正是这样的艺术创作理念, 使周其凤十年来积累了不少佳作。 周其凤强调,书法作品要考虑场景应用。楹联是书法 内容的重要载体,诗词歌词都如此。从书写内容上看,周 其凤的多数书法作品都是书写自己创作的内容。
此外,还 会书写一些古代经典诗词名句。 “我写第一副对联花了很长时间。我给母亲在老家 盖了个小房子。当地人都喜欢楹联,所以我想也在母亲房 子的大门上写副对联。家乡的山水风景很好。有一天我登 上了家乡的一座名叫‘石牛寨’的山峰,往西也是省城长 沙的方向望去,只见好一派重峦叠嶂的风景!心里就冒出 了‘重峦秀我’四个字,可以用作上联。给母亲盖的这个 房子虽不很大,更谈不上豪华,但在家乡特有的山水田园 和邻里环境的衬托渲染下显得特别秀美踏实。优美的环境 造就了小房子的秀美,可爱的家乡也成就了从这个家庭走 出来的人。我很喜欢‘重峦秀我’这个上联!可下联呢? 我遵照李渔《笠翁对韵》的规矩搜肠刮肚怎么也想不出能 让自己勉强满意的。直到差不多半年后的一天,脑子里终于蹦出了‘万象宜人’几个字,真是开心!上联与下联, 不仅平仄词性相对工整,而且把知恩感恩和对人对己的美 好祝愿等情感都做了恰当的表达,还通过‘万象’和‘重 峦’的虚实描写丰富了想象空间。这是我的第一幅楹联作 品,许我自得,我妈妈也非常喜欢。” “重峦秀我,万象宜人。”仅八个字,蕴含丰富哲 理,充满了对母亲及家乡的爱。
江西铜鼓县汤里景区建了一座孔子纪念堂,请周其凤 题写匾额和对联。他也费了很多时间思考创作。 “我认为孔子最主要的历史功绩,一方面是编辑整 理文化经典,《春秋》《诗经》《周易》等典籍都有他老 人家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就是教育。我题的匾额是‘大 成若缺’。孔子是集大成的圣人,但又非常和蔼可亲,有 时甚至让人觉得傻傻的。我为纪念堂撰写的楹联则是: ‘受命传经典 堂前自有研修客;因材化世民 子后谁称教育 家。’上联是对孔圣人整理文化典籍方面无与伦比的伟大 贡献的歌颂,而下联则歌颂了他老人家影响了中华民族两 千多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即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ongYiZhiXueWuYiJiaZhouQiFeng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