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丘园养素 水墨氤氲—园林山水画创作谈

书画艺术网书画创作2025-09-18 13:48270
三、园林山水的创作体悟 一直以来,笔者钟情于江南景致与园林题 材的创作。从白居易的“能不忆江南”到虞集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江南由此成 为地域文化之载体,也是古今文人与艺术家魂 牵梦绕的描绘对象。无论是董源、巨然笔下的一 片江南,米氏父子的缥缈云山,江南题材的图 绘代不乏人。对于笔者而言,江南题材的创作 并非刻意步武前人...

三、园林山水的创作体悟 

一直以来,笔者钟情于江南景致与园林题 材的创作。从白居易的“能不忆江南”到虞集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江南由此成 为地域文化之载体,也是古今文人与艺术家魂 牵梦绕的描绘对象。无论是董源、巨然笔下的一 片江南,米氏父子的缥缈云山,江南题材的图 绘代不乏人。对于笔者而言,江南题材的创作 并非刻意步武前人,追逐潮流,而是将现实主 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追求自内心情感的一 种自然流露与真切表达。 

江南之地群山连绵,烟雨空蒙,粉墙黛瓦,邻水人家,如梦似幻,空灵朦胧。园林具有温 润、婉约的文化气质,是自然山水的延伸,漫步 其中能舒缓城市空间的压力。园林山水创作以 山林情趣投射自然情怀,与笔者“平淡天真”的 艺术追求十分契合。因此,创作江南题材的作 品也是我内在精神世界的折射。

为营造出“平 淡天真”的画境,笔者偏好表现薄雾蒙蒙、云水 无涯的艺术效果,常于宣纸半干未干时,纯用 没骨技法,山石轮廓不事勾勒,不着笔痕,淡墨 渲染出雾气,虚虚实实,富于变化,烟云缥缈, 山石树木如洗,空灵淡泊,呈现出朦胧美的艺 术效果。江南之美又有苑囿洞天,宋代郭熙说: “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 处在尘嚣缰锁中的古人,无时无刻不在寻觅一 方心灵的栖息之所。园林的营造满足了文人士 大夫阶层回归自然、遁世隐逸的需要。

园林之 中片山多致,片石生情,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曲曲回廊,湖石假山,营造出一种多方胜境、咫 尺山林之感。 在园林山水创作中,笔者追求一种“静”的 境界、一种宁静淡泊的气息。这要求创作者不 仅要具备高超的技艺,更要有澄怀忘虑的内在 修为。在专心磨炼创作技法的同时,笔者喜好 以读书的方式涵泳性灵,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 己的内心达到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如此下笔 时便能悠然从容,画境也自然宁静淡泊。

在对 待园林山水创作艺术语言的理解中,笔者逐步 探索“随心赋彩”。笔者时常根据内心感知呈 现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主观色彩,如《春园翠影》中蓬勃焕发的青绿、《清凉》中寂静幽 谧的蓝溪、《探幽》中数树深绿出浅黄等等。 潘天寿说:“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 境地。”在创意构思中,我也致力于构建一种可 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画境界。

这种境界以人类 理想中的自然和诗意的栖居环境为对象,隐含 着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有传统 的文脉延续,更有新意之衍生。不管是园林全 景的鸿篇巨制,还是尺牍小品,笔者皆执着于 烟雨江南,咫尺山林之大美,阐述着中国园林 所体现的山水情怀。 

中国园林与山水画之间总是存在密切关 联,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美学思想,如“道法自 然”与“意境”。中国画中的园林山水通过“咫 尺山林,小中见大”“虚实变幻,相生相融”等 艺术手法营造意境,与此同时,笔者试图将诗 歌、文学、书法、戏曲等元素融合造境,当园林 作为画面背景时,园林是人物或故事的依托所 在。当人物置于园中作为点景时,又浑然一体, 成为立意点睛。

从而赋予其雅洁不俗、悠远温 润、浑然天成的审美气质。所谓“一切景语皆 情语”,笔者将十余载南北求学、人生境遇、生 活经历、美学观念等诉诸笔端,通过笔墨与丹 青的结合传达给观者。水墨氤氲既是画之技, 又是笔者艺术心灵之道,在“技近乎道”的境 遇中,实现艺术与人生完美之默契。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uanLinShanShuiHuaChuangZuoTan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